因此·爱上中国古建筑|呈坎老虎祠

标签:
呈坎罗会泰宅呈坎老虎祠中国古建筑徽派建筑徽州民居 |
分类: 中国古建筑 |
#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零
方位:安徽
呈坎古村 ;
亮点:现存最古老的徽派建筑之一 。
此文,专为纪念这座老宅。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
才有了之前那29篇早期中国古建筑系列。
从无到有,因此,
将他编号为零,一切由此开始。
在几欲放弃之际,等到末班公交,到达呈坎。
在记错主人电话,却有看门老伯搭救,带到老宅。
与老宅相遇,个中曲折,得看啰嗦版游记: 【呈坎】首屈一指的徽派古建筑村落,才能说清。
所有的差点失之交臂,都被我们所避开了。因缘际会,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
彼时对古建筑一窍不通,但跨入老宅,即被梁架的古朴气质所镇住。
这种感觉,是在看宏村、潜口的明宅及后来的宝伦阁,都未曾有过的。
是一种朴实无华的震撼,直抵内心深处。
听着主人王先生,讲述老宅的故事,特别是提到有可能宋代建筑时,那种不一样的感觉。
令我十分好奇,到底宋代以前的建筑的魅力是?
这个问题,像种子一样,种在了心里。
于是,回到广州,连泡了几天图书馆,了解中国古建筑。
后来,种子发芽,才有了下面这29篇,中国古建筑系列:
呈坎罗会泰宅,亦称老虎祠,当地村民称它为“老虎洞”,面阔3间,高2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徽派建筑之一,建于元代,甚至南宋。 据古建专家考证,该宅为祭祀孙吴太子孙和所建的祠,而老宅所在的地方被称为孙家巷,似乎能作些许佐证。
用上这种平闇,不管是否孙和之祠,已足证此宅非同凡响。
关于老虎祠,没找到权威性的论文,无法解读为何被鉴定为元代建筑。而官式古建筑,与徽派民居毕竟有较大差别,在此,也不随便介绍,以免误导。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呈坎羅會泰宅
因此·迷上中国古建筑
缘
撼
生
26.太原晋祠【献殿】
老虎祠简介
单从构件的样式特征来看,石櫍、梭柱可以肯定地说是宋代特征,但这种样式在当地一直流传到明代中期,所以不是宋代独有、也是明代早中期的特征。
月梁形状、丁头拱拱眼雕花、外檐丁头拱上出斜拱、蜀柱底下的仰莲平盘斗、二楼的小木作“阑槛钩窗”都是当地明代早中期所具有的特征。
其中“阑槛钩窗”上的“瘿项云栱”还是沿用宋代样式。由于目前看不到徽州明代以前的建筑形像(壁画、界画、石刻等都没有),虽然可以合理判断、但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些构件样式和石櫍、梭柱一样要早于明代出现。
从建筑用材来看,据资料称,最粗的月梁直径有八十多公分,不亚于“罗东舒祠”宝纶阁的月梁,仰莲平盘斗直径有90公分,立柱比宝纶阁的立柱更硕大,但建筑体量却比宝纶阁要小得多。梁柱用材在现存徽州古建筑中可能是最大的,这一点也能合理推测建筑年代有可能早于明代。
从结构方面来看,底层双层梁架结构与平棋天花却是徽州明代建筑中所没有的,虽然无法明确就是明代以前的结构做法,但可以肯定这一做法古老,模仿的是典型殿堂造中的明栿月梁、平棊枋双层结构来承托平棊天花。从结构做法也能合理推测建筑年代有可能早于明代。
有的资料称族谱记载为元代所建,也有当地学者考证可能是南宋孙氏后人为祭祀三国东吴太子孙和所建的家庙(即老虎祠)。元代在南方的统治时间只有90余年,南方的元代样式大体上都是南宋样式,南宋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另外也有资料笼统地称为“元末明初”(海口丘浚故居也是如此),比明确地说是南宋或元代会更保险一点。
老虎祠与众不同的气质主要体现在乌黑硕大的建筑用材、厅堂内那种震慑人心的威严和气势。论建筑的历史价值,可以说全徽州无出其右者。所以单士元老先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称它是个宝,一再嘱咐地方要保护好。
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