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2015-08-07 06:46:51)
标签:

薄伽教藏殿

中国古建筑

华严寺

cinghong_photography

辽代建筑

分类: 中国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十一

薄伽教藏殿
  
内外美兼具的海內孤品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年代:辽  公元1038年;
       方位:山西  大同  华严寺内
              亮点:辽代遗构  殿内平闇、藻井、塑像、经橱等皆为辽物  29尊辽代塑像   被梁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简介

       薄伽教藏殿,面阔5间,进深8架椽(4间),单檐歇山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辽代(8大)木构建筑之一。除了大殿本身架构为经典辽构,殿内的平闇、藻井、塑像、经橱等,通通都是辽代之物,全国仅有29尊辽代彩塑是中国辽代雕塑的精华之作天宫壁藏乃《营造法式》所记载关于”壁藏“的最早先例由于一座薄伽教藏殿,荟萃了辽代建筑的大木作、小木作艺术以及彩塑艺术,因此,他被梁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薄伽教藏·外在美

一、屋顶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薄伽教藏殿为单檐歇山顶,是笔者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此殿屋顶坡度平緩,整体造型自然舒展,此诗句用在薄伽教藏殿之屋顶,似乎最合适不过。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如鸟斯革,如翚(hui)斯飞“,语出
《诗经·小雅·斯干》,是最早形容古建筑屋顶的词语之一。它形容建筑之屋顶像鸟翼展开一般,不仅使建筑具有美感,还使大且重的屋顶显得轻灵。
       不过,具体到薄伽教藏殿的屋顶,我认为更像鹰这类猛禽(而不是普通的鸟),舒展与轻灵之中带有刚劲,而辽的性格中无疑有刚劲的成分。学界公认辽的建筑比宋更多地承袭唐的风格,我想建筑中的这种性格也算其中之一吧。
        感谢微博博友@CREC王轩 把我一张普通的照片,变得如此有历史质感。


金代鸱吻(复制)
       大殿的鸱吻为金代修缮时所保留下来的。现代修缮时,将其拆卸保存,以复制品代之。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瓦作
      瓦作的滴水、瓦当依旧是唐宋时期的特征。其兽面瓦当与平遥镇国寺大殿的颇为相似。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瓦当与筒瓦垂直(而不是倾斜面)、滴水用重唇板瓦均是早期做法。】——by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五代时期,平遥镇国寺大殿的瓦作。详见:小殿巨栱,五代遗珍,唐风犹存【镇国寺万佛殿】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继续引用宋元时期的泉州文庙的瓦作,比较唐宋与元明清滴水之显著不同。




二、殿身


斗拱·古朴简洁
       薄伽教藏殿的斗拱式样古朴,技法简洁“。——《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柴泽俊先生
       大殿的斗栱唐风犹存。补间铺作仅有一铺作;补间使用直枓(蜀柱上承斗拱),且用材也较柱头铺作小;斗拱总高与柱高之比约为1:2.5,与唐代建筑约1:2相近。综合上述3点,可看出大殿承袭了唐代建筑的特征。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柱头铺作为双杪无昂五铺作,重栱计心造。斗拱用材相当于后来《营造法式》的三等材。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补间铺作在普柏枋上以蜀柱承接,是唐代中后期做法的继承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直枓示意图。图片拍摄于参考东大殿设计的香港志莲净苑 大雄殿。详情也可以看看小弟的相关博文:香港【志莲净苑 】,仿唐建筑典范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转角铺作。
      外檐转角铺作,正侧两面各于转角栌斗上列华栱两层,平面与华栱成四十五度者为角栱三层,第三层角栱上施宝瓶,承大角梁与子角梁。平面与角栱成九十度者为抹角栱二层。其上施交互斗,受令栱与耍头,这种抹角栱”未见于唐代遗物,亦未著录营造法式,仅与辽接壤之北宋正定诸寺,应用于柱头铺作",为辽代特有作法。】——《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筑风格略论白勇

      【转角铺作加斜拱是辽代典型做法,独乐寺观音阁就是这种样式了。】——by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阑额与普柏枋的脉络
       阑额出头,普柏枋(如:唐,佛光寺大殿,857年)—>阑额出头普柏枋(如:五代,华林寺大殿,964年)—>阑额出头,普柏枋出头(如:宋,晋祠圣母殿,984年)—>阑额出头普柏枋出头(辽,薄伽教藏殿,1038年)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的阑额与普柏枋出柱头后被垂直切割,不多做一丝一毫的修饰,形成“T”字形,某种程度上也和大殿木作式样古朴,技法简洁“的气质相符。


梭柱与殿堂作
       柱子自然也是有艺术美感的梭柱,值得一提的是,薄伽教藏殿也是内外柱等高殿堂式架构。撇除前3开间的小殿,在前10篇#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系列中,只有佛光寺正殿是如此高规格。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格扇门·格心:裙板之高≈2:1
      格扇门,始见于辽宋时期,不过此处的格扇门推测应该是重修时重置的,但符合早期格扇门的特征:格扇与裙板的高度比约为2:1,格扇与裙板造型简洁,且无绦环板,为早期格扇门的风格特征。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格扇门结构、组成示意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的格扇门。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以南京朝天宫的格扇门,作为后期格扇门示例。



三、台基·“凸”字形
       台基高大、呈“凸”字形,设有宽广的月台,这是辽代大型建筑台基的一大特征。在大同的华严寺大殿、善化寺大殿及这座薄伽教藏殿等3座辽构中都有所体现。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除了亲临现场,唯有从平面图,才能感受特有的“凸”字形。图片截取自入门处简介的平面图。


薄伽教藏·内在美

一、平闇、藻井
       薄伽教藏殿第2个最为珍贵之处。
       正如佛光寺大殿之平闇与建筑本身同一时代,薄伽教藏殿亦是如此,其平闇、藻井皆为辽代遗构,万分珍贵。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大殿内不许拍摄,只好架起脚架跪在门外拍摄。此图是在拍完大雄宝殿后,重返拍摄,当时正好阳光出来了,而大殿正好向东,使室内彩画、彩塑的色彩也得到一定的表现。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大殿平闇。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通过与佛光寺东大殿的小方格平闇(或平棊)的对比,可以看出风格已出现之不同。


二、天宫楼阁·複道行空,不霁何虹?
       大殿内的天宫楼阁,是《营造法式》记载关于“壁藏”的最早实例,此为薄伽教藏殿的第3宝。由于参观者只能在进深的第一间活动,所以也只能看到两侧的壁橱,无法看到背面最精彩的部分。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如今,在华严寺正门对面,模仿天宫楼阁建起的建筑,只能上这图供读者感受了。背面的壁藏最能满足对于《阿房宫赋》“複道行空,不霁何虹?”的想象。


三、彩塑
       29尊辽代彩塑精品,是薄伽教藏殿的第4宝。
     “大殿中部主尊为释迦牟尼佛,旁边有胁侍二位弟子,两旁胁侍四菩萨;部为弥勒尊佛,两旁胁侍六菩萨;部是燃灯佛,旁边胁侍二弟子和两位菩萨。整个大殿围绕这个中心佛坛又布置了许多塑像,佛坛的四角立的是四大护法天王像,弥勒佛和燃灯佛前还塑有供养童子像。佛陀造像大气磅礴,菩萨形态优美,各大天王威严气势整座大佛殿佛教气氛浓重,塑像极为精彩。”

       “在雕塑技法上,华严寺的塑像显得十分娴熟,风格上既有唐代雕塑雍容华贵的气度,又有宋代的世俗情趣,既受唐代的影响,也明显地具有时代和民族特征。菩萨像端庄纯朴,丰厚挺健,在传统的塑像典范中又赋予了北方游牧民族所具有的豪放气质,而这也正是辽代塑像所展示的一种新的审美理念。”——《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解读》王其钧先生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主佛像与菩萨。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北面的菩萨和天王像。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南面的菩萨和天王像。

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塑像中最被推崇的合掌露齿菩萨。唐的流畅“S”型依旧在,脸容却多了露齿微笑的世俗美。她既是镇寺之宝,也是镇市之宝。


四、彩绘
       在大殿的室内梁架上,还保存了一些辽代的飞天彩绘,这应该可以算是大殿的第5宝,惜未看到相关图片。



一些事

唐、辽、宋、金,还是唐、宋、辽、金?
       谈到唐宋古建筑,一般书籍具体一点的会写作唐、宋、辽、金古建筑,但正如上一篇写万部华严经塔的最后所说,面对少数民族政权,汉人难免有所偏颇,如果按照政权建立的时间,无疑应该是唐、辽、宋、金,而非唐、宋辽、金。



最美的古建筑
       写这篇薄伽教藏殿时,突然有一种意识,原来薄伽教藏殿原来才是我所见过的建筑中,心目中的最美!
       5开间不大不小刚刚好,单檐歇山如大鹏展翅那般自然舒展,梁架比例适度、手法简洁,殿内平闇、藻井、壁藏皆为同时代之物,还有精彩的辽代彩塑。
        东大殿固然极好,庑殿顶于我总是感觉太厚重;南禅寺、华林寺也极佳,但开间较少,缺了点横向舒展感觉;晋祠于我颜色与装饰稍有些过……不说太多,所谓“各花入各眼”,这也许是南方偏向自由、轻灵加上现代的简约主义综合影响的审美使然。



仿建好不好?
       华严寺内,重建了许多建筑,大多参照现存辽、宋的古建筑而建,细节上把握还是比较到位。只是,如果这些殿宇是建立在拆除原有的明、清古建筑上而建起来的,那么就有破坏文物之嫌疑了,而且建筑体量之大,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

推荐文章: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筑风格略论》白勇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梁架结构分析》白志宇



参考书籍:
《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柴泽俊先生
《中国古代雕塑精品解读》王其钧先生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识别中国古建筑》——李金龙先生
《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先生





个人相关博文:









连环画の进化。九色鹿、洛神赋、创世纪、苏乞儿……


      关于中国古建筑,作为爱好者,并非专家,文中难免有不正确、不严谨之处,欢迎古建筑高手、达人指正。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一殿荟萃辽代艺术精华【薄伽教藏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