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佛山祖庙正殿,面阔3开间,进深3开间,单檐庑殿顶,宋、明混合的风格,其最珍贵之处是前檐保留至今的北宋斗拱,是广东仅存的3处、可以亲眼领略北宋斗拱风采的地方之一。
八铺作双杪三下昂
对于和我一样的高古建筑爱好者,正殿前檐这一组斗拱无疑是祖庙中最珍贵之物。正殿前檐斗拱为北宋遗构,八铺作双杪三下昂(真昂),是仅存的宋代八铺作双杪双下昂。
斗拱材的高、厚比为2:1左右,此比例符合典型的长江以南古建筑用材特征,同在长江以南的福州华林寺、潮州开元寺及同在广东的梅庵正殿、德庆学宫大成殿、光孝寺正殿等建筑都具备同样的特征。(北方唐宋古建筑,用材的高厚比,一般符合《营造法式》所载的3:2)

图片截自吴庆洲先生论文《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栔高
7.5cm,材高合为宋尺 6 寸 3
分,宽合宋尺 3 寸 2
分,约在《法式》规定的五等材和六等材之间的五等材,《法式》规定“殿小三间,厅堂大三间则用之。”故其用材正是三间小殿,大致与《法式》规定相符。”——吴庆洲先生《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斗拱、柱高比超过1:2,接近唐代建筑的比例。只是柱子显然后期置换过,所以原来比例如何,不好判断。
斗拱超长的昂让人不禁赞叹!
”佛山祖庙正殿斗栱外跳(彩插图 7)总长
170.5cm,合136.4分º。超过七铺作梅庵大殿斗
的外跳长(146cm,合 120 分
º),也超过《法式》所规定的同类八铺作斗的 134 分 º“——吴庆洲先生《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感谢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提醒【应该在殿内拍昂尾构造,昂尾更显壮观。柱头昂尾抵达金柱,国内实例中保国寺最相似。补间昂尾四椽,与柱头昂尾一样也是抵达金柱缝,但有两根檩条为补充的细枋,按椽长比例在宋代应该是两架椽结构。】
【印象中早期古建昂尾长两椽、抵达金柱缝的实物只有几例:保国寺柱头昂尾、华林寺山面中柱柱头昂尾、肇庆梅庵补间昂尾。本例前檐的柱头、补间昂尾全到金柱缝。明清晚期的实例也不多,已知的有温州地区一些牌坊、门楼(进深两间),昂尾长两椽抵达中柱缝。】by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昂栓与栱栓
使用昂栓是正殿斗拱的另一大特征,目前现存唐宋古建筑中,发现使用昂栓之制的只有祖庙正殿与同在广东的梅庵正殿。

蓝圈所示为祖庙昂栓。
“虽然《法式》中有用昂栓的规定,现北方宋、辽、金的建筑多未见用昂栓。祖庙正殿用昂栓,与《法式》规定完全符合,此外又用了栱栓。目前宋代建筑斗栱用昂栓、
栓的还有宋至道二年(996 年)所建的肇庆梅庵大殿的斗
。但梅庵大殿斗栱是在后部第一跳上用昂栓,与祖庙正殿前出第1跳上用昂栓有所不同。祖庙正殿和梅庵大殿是宋代建筑斗栱用昂栓和栱栓的罕见例子,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吴庆洲先生《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祖庙栱栓
祖庙栱栓亦用于上影栱两侧,长度也是比较短,栱栓起于第二跳慢栱,穿素枋,上止于素枋上慢栱。

通过图片观察,栱栓不但用于第二跳,其他出跳,如第一、第二道真昂上的栱,都有,不过也是比较短,感觉是用来固定栱的横向插昂。
此外,这种在慢栱伸出琴面昂(横向插昂?),除了祖庙正殿前檐,据笔者查资料,中国境内就只有3例,另外两例是相距不远的广州光孝寺以及远在陕西韩城司马迁祠寝殿。
其他细节

转角铺作。普柏枋非常扁平,与辽代建筑相仿。

阑额为月梁式,与柱相连处设小雀替。
其他古建筑
除了正殿,祖庙内还有不少明代保留至今的珍贵古建,由于不属于唐宋元古建筑,仅在此简单带过。祖庙建筑的详细情况,推荐看看吴庆洲教授的论文——《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灵应牌坊
根据吴庆洲教授的论文,这座牌坊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三间四柱四楼牌坊。
佛山祖庙的灵应牌坊(彩插图
1),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在明代是祖庙的大门。
【灵应牌坊的二层檐和三层檐为重檐庑殿顶,下层檐为明间檐口断开的歇山顶(闽南称之为断檐升箭口)。】
by 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三门
明清建筑风格混合,三门为景泰初年建,但保留到现在感觉多是清为主。感觉只剩下正中五间的红砂岩依稀有明的痕迹。不过,去了两次,都是去看正殿斗拱,其他大殿都没细看,也不可妄作结论。
前殿
明代遗构,其如意斗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如意斗拱之一。
“前殿面阔三间(10.93m),进深五间(11.94m),平面近乎方形,进深大于面阔,单檐歇山顶,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
年)。究其进深大于面阔的原因,与明朝营建制度相关,面阔限于三间,为争取殿内面积,进深则做了五间。虽经历代修葺,但其结构仍保持了明代特色。”——吴庆洲先生《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尤其是其前檐的如意斗栱
,明间平身科为三朵,次间为一朵,斗 高度与柱高之比约为
1:4,保持了明代斗栱的特色。前殿的如意斗栱比真武阁底层的如意斗栱(万历元年,1573 年)还早 100 多年。”——吴庆洲先生《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PS:如意斗栱,目前所知的最早实例为四川省江油窦圌山的云岩寺的飞天藏,是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所建的小木作。
一些事
香火的作用
第2次去祖庙,和看管正殿的阿姨聊起来。她说前几年重修后,原本在点前已经不允许烧香,但发现禁止之后,虫蛀的问题非常严重。后来,为了防止虫蛀,又允许在点前进香,而虫蛀的问题也得到解决。
原来,香烛在南方的古建筑中,还有这一层作用,长见识。
大拆中,渐行渐远的禅城风情
=========================================================
推荐文章:
《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 吴庆洲先生
参考书籍:
《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先生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识别中国古建筑》——李金龙先生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先生
关于中国古建筑,作为爱好者,并非专家,文中难免有不正确、不严谨之处,若得古建筑高手、达人指点一二,扶正谬误,那实在是万分感谢。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更多旅行、摄影、广州、博物馆或中国古建筑的话题,也欢迎在微博@風清航i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