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殿荟萃金代艺术精华|崇福寺【弥陀殿】

标签:
崇福寺弥陀殿弥陀殿朔州中国古建筑金代古建筑 |
分类: 中国古建筑 |
#中国古建筑#私家档案·二十一
崇福寺彌陀殿
方位:山西 朔州市 东大街
崇福寺内 ;
亮点:金代原作格扇门
9尊金代彩塑
320平方米 金代壁画
金代“弥陀殿”匾 。
崇福寺弥陀殿,面阔7间,进深8架椽(4间),单檐歇山顶,是个人认为最美的金代古建筑。大殿整体比例和谐自然,屋顶平缓舒展;柱头斗拱也运用斜栱,是至今所见最早实例;前檐5间之格扇门皆为金代原作,图案样式多达15种,是现存辽宋金格扇门之最精美者;更为难得是殿内保存了金代塑像9尊,金代壁画320平方, 是一座不可多得、内外俱美的金代古建筑!
弥陀殿匾为金代原物,制作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是现存辽金最大的华册式牌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径0.9米!
弥陀殿为单檐歇山顶,比一个世纪前的薄伽教藏殿,坡度要较为陡一些,但与寺内其他歇山顶明清建筑相比,则显得缓和得多。
屋顶上的装饰物:鸱吻、垂兽、武士等琉璃构件为金代原构。
“弥陀殿屋架举折尚平缓,举高/前后撩檐心距=1∶3.25比宋《营造法式》规定的厅堂1∶3平缓。依宋《营造法式》屋架举折法与弥陀殿屋架对照发现弥陀殿屋面曲线在下段比宋式平缓很多。”——《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林哲
弥陀殿檐柱之斗拱,是柱头应用斜栱的最早实例。
“斜栱的结构为第1跳华栱两侧各施斜栱一缝,第2跳华栱两侧各施加斜栱两缝”——柴泽俊先生《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
柱头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耍头呈下昂状,用材相当于《营造法式》所规定的二等材。
此前,介绍过的金代建筑,皆是补间铺作用斜栱,弥陀殿虽然年代更晚一些,却反其道而行,柱头用斜栱,补间铺作则正常样式。
虽然,个人对斜栱并不感冒,但这一组却做到了 不失早期古建筑的神韵,正如柴老先生所说“壮丽浑厚,古朴劲健”。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
铺作里转
“弥陀殿柱的升起符合宋《营造法式》上的规定,即由”七间升高六寸”,由明间平柱开始至角柱逐间升高两寸,开间分别为600cm、606cm、612cm、618cm;进深方向中间山柱到角柱分别为606cm、612cm、618cm。(一寸=3.05cm)”
“大殿立面上同样遵循宋《营造法式》
“柱高不越间广”,平柱高600cm,小于明间开间620cm。然而加入普柏枋的高度23mm,发现有如下简明的关系即:平柱+普拍枋≈明间开间(20尺)≈角檐柱,这应当不是巧合而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使得建筑既能符合《营造法式》的规定,又在设计尺寸上又不零碎。”——《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林哲
辽、宋、金古建筑中,格扇遗作最精致的实例!
“此殿前檐格扇五间,三抹,棂花精巧华丽,雕工技艺极佳,图案样式多达15种,全部为金代原作!” ——柴泽俊先生《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述》
明间格扇。
明间格扇上部
次间格扇
次间格扇上部
梢间格扇
梢间格扇上部
“(佛坛上)置塑像9尊。主像为“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皆结跏趺坐式。主像两侧胁侍菩萨两尊,坛上前两隅护法二金刚对峙。佛像高8.45米,二菩萨高7.77米,胁侍菩萨高4.17-4.52不等,二金刚高2.52米。”
“崇福寺弥陀殿内壁画,以佛、菩萨”七处九会“说法图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题,面积320平方米”
殿内架构,偷拍了几张,效果不尽人意。
殿内梁柱架构与佛光寺文殊殿颇有相似之处,二者的年代亦非常相近。
减柱法的运用,使殿内空间非常宽阔。
从此图,还可观察到托脚的运用。
在塑像间,看屋顶的叉手。
与佛光寺文殊殿相似的“ 类似于现代双柱式桁架的复合构架”。
“这样大的跨度是任何普通尺寸的木料都达不到的,于是便采用一个类似于现代双柱式桁架的复合构架。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一个真正的桁架,并没有起到其设计者所预期的作用,以致后世不得不加立辅助的支柱。”——梁思成先生《图像中国建筑史》
崇福寺内,曾存放着另一镇寺之宝——北魏千佛石塔。
该石塔雕刻于 北朝天安元年(公元466年),为献文帝拓跋弘的宫内小臣曹天度,倾全家资产雕造,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该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约3米。九层塔身上面共浮雕佛像1400多尊。
抗战时期,日本人将塔身劫去,抗战胜利后,归还到台湾,如今崇福寺内只剩下塔刹。
崇福寺内,除了弥陀殿匾,还有一块“ 崇福禪偉”匾,为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所题,印象中曾在照片中看过它,但当时去崇福寺却没见到。
=========================================================
《 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林哲
《两宋时期的隔扇研究》张江波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内容浅探》王时敏
关于中国古建筑,作为爱好者,并非专家,文中难免有不正确、不严谨之处,欢迎古建筑高手、达人指正。
除特别说明,均为原创文章、图片,保留版权标识下,欢迎转载。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商业使用先请征得本人同意。如果喜欢,请不吝点赞、转发哦!谢谢!
崇福寺彌陀殿
内外俱美的金代古建筑
年代:金
公元1143 年;
简介
PS: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屋顶

【柴泽俊当年负责落架重修,后来好像专门写了一本书,但我至今没看过。以本人拙眼观之,此殿歇山做法很特殊。1、厦两头角梁转过两椽,收山一整间(也称“厦一间”),以稍间金柱缝梁架做为山面梁架,稍间没有增设踩步檩/系头栿梁架。这种做法是唐代的流行做法,在北方五代、辽宋初以后就很少见到了,南方则一直流行到了明清晚期,南方的穿斗式、抬梁穿斗混合式歇山厅堂常见这种做法。2、山面梁架(稍间金柱缝梁架)没有设梁栿,而是采用多层内柱头枋上承平榑、平梁叉手。与殿内的柱头纵架属同一做法,比较独特。】by博友@有一种落后叫先进
金代鸱吻
正脊上的金代武士
斗拱
格扇门
金代塑像9尊
金代壁画
殿内架构
一些事
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
相关故事,可参考以下链接:http://www.tlfjw.com/xuefo-232391.html
崇福禪偉
=========================================================
推荐文章:
参考书籍:
《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柴泽俊先生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先生
《中国文物小丛书——佛光寺》——柴泽俊先生
《识别中国古建筑》——李金龙先生
《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先生
个人相关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