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秘境行】石门关外,古道挂壁

2024-03-11 10:27:09
标签: 石门关 茶马古道 雾里村 怒江 旅游

来到大峡谷最有气势的一景——石门关,可见两处绝壁直插江中,怒江从中奔流而过,露出了它野性魅力的一面,惊呆了它的磅礴气场。

怒江石门关其实是一个峡口,两座绝壁直插入江中,如刀劈斧削的坚实大门,较窄处仅二十余米,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好像被什么东西给卡住了似的,所以称石门关。

石门关,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怒江到了这里,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条海拔四五千米的山系的夹峙下,形成了南北纵贯数百里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峡谷,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和最原始古朴的“东方大峡谷”。谷内到处是悬崖、巉光峭壁,河床比降大,多激流险滩与瀑布。

幽秘峡谷,原本属于麂子、獐子、岩羊,甚至是蝴蝶、蜜蜂、瓢虫的领地,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使这座石门雄关多了几分人文色彩。东岸石壁上的摩崖石刻便是前人留下的遗迹。石刻为藏经文,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以示护佑南来北往的人马经过石门关时平安吉祥。

石门关绝壁兀立近500米,陡不可攀,崖壁上的岩石峥嵘欲坠,崖顶上,天空形成一条细长的线,一朵朵白云像是被拴住的白马,岩随云动,云挂崖间。东西两岸宽约100米,看上去,一不留神就会擦伤鹰的翅膀。怒江从石门中间穿过,或咆哮而去,或静静流淌。早年,当地人根据地势在悬崖脚能挖的地方挖开,不能挖的地方凿开洞,插上坚硬的条木,铺上厚实的木板,再用藤条围上护栏,修成了丙中洛到西藏察瓦龙的人马驿道。

有了这条通道以后,赶马人把身体交给前途未卜的岁月,一去一年半载。因地势险要,驿道傍山靠水,发生过很多起人马坠崖坠江事件,有的赶马人初出家门就魂断石门。运输繁忙时节,南来北往的马帮流动其间,马蹄踏响云雾,马铃声在绝壁间反射,再随马队渐行渐远,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美得震撼人心,美得使人泪目。

否极泰来,人背马驮的岁月已尘封于历史深处。二级公路从悬崖挂壁而过,形成一道石门新风景。途经此地,南下或北上的人总会撞见扑面而来的悬崖,以及云雾。停车驻足,凝望隔岸耸峙的悬崖,仿佛看见踽踽而行的马帮,仿佛听见赶马人悠扬的山歌。

出了石门关,我们去徒步一段原始而罕见的茶马古道,与世界最美的生态村——雾里村来个浪漫邂逅~

起点是怒江峡谷最北端的最后一座大吊索桥——朝红桥(已废弃禁行),怒江伴随我们几天了,第一次跨过滔滔江水。

我们走上的是现代悬索铁桥,并排着新旧几座,破败见证着沧桑,没有过往就没有未来

怒江地区一直都是神秘而吸引人的。这片土地有着无数未被探索的秘境,那里山路崎岖、云雾缭绕,山川河流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世人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这些未知的地方也激起了人们的探险欲望。以往进入雾里村的路径,是沿着悬崖峭壁而建的茶马古道,至今还常常留下踪迹,被称为“活着的挂壁茶马古道”

而现在,游客要进入雾里村可以选择两条通路,一条是靠村南边的吊桥,另一条是靠村北边的吊桥,即我们踏上的古道。

村里至今还不通公路,进村的两条路现在都很窄,还有崎岖落差,根本不可能通行汽车,所以如果有重物要进村,骡子还是最可靠的方法。虽然两条路都是经吊桥往怒江对岸进出,但南边的路是新修建的,相对好走,而且进村的路程也比较短;北边的那条悬崖之路才是真正的村民一直以来进出的道路,这条路同时是茶马古道最原始的一部分。

走过了一段相对平整的路,我们进入了一段岩洞地质的悬崖之路。

这段路是全国目前极少数“活着的”的茶马古道,几百年前的马帮就是顺着这条狭窄的天险古道,沿怒江峡谷翻山越岭,将茶、丝绸、瓷器等货物驮到西藏,再把西藏的盐巴和马匹带回云南。

长约2公里的古道,直接开凿在怒江边儿的崖壁上,与江面落差三四十米,最窄处只容一匹马通过,十分的险峻,据说,过去两匹马走照面时,要将其中的一匹马推入江中,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马帮定的规矩。

百余年前要在这条岩壁上开凿道路,方法是先用火烧岩石,再浇上冷水让岩石在温差中爆裂,然后凿壁开通。轻轻抚摸这些百年前的石壁留下的人工开凿的痕迹。从手工开凿到坦途之路,正是这些穿越百年的险途和无数人的血汗,连接起了怒江这片神奇土地的往昔和今天。

远远瞧见的就是雾里村,怒江边上的神秘村落,丙中洛最美的村子。

到这里的人都称它为瑞士田园风光。这里风景如画,怒族人的木屋错落有致的矗立在怒江边田野上,伴着袅袅的炊烟,静谧和如油画般,美得叫人窒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