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罗坐落在碧罗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高悬在怒江江面以上1000余米,四围有终年积雪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山峰,有直线距离不超过一二十公里的怒江和澜沧江两条大江。
用傈僳语称赞它“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
知子罗是怒江州“边四县”(即原碧江县、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中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1954年,怒江区人民政府成立,1957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将县城、州府都设在知子罗。加之,驻军、医院、学校、工厂、商铺等林立、车水马龙,知子罗一度是动态的、喧闹的小城——人称云上知子罗。
往昔从古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自此,知子罗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设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为“碧江设置局”。
随着1962年怒江第一条公路(保山瓦窑-碧江)和1973年碧(碧江)福(福贡)贡(贡山)公路的通车,知子罗显得孤悬于碧罗雪山之上,地域狭窄、交通不便、蔬菜供应困难等问题逐渐显露……
因知子罗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怒江江边公路开通后,它的命运就此改写。1974年,地质专家断定碧江县城存在巨大的山体滑坡隐患,之后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拆分成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于是只在原址上留下了所谓的“空城知子罗”。
就在这一年,特意从大理请来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名为图书馆,却还没来得及放进一本书。
县城的进修学校才搭起两层的支架,门窗还没装上就全拆了;可容纳千人的电影院才放了三天的电影……
80年代初那个认为知子罗可能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和撤离。虽然最后没有灾害发生,但知子罗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村子,成为了废城。城镇设施虽未拆除,但经过几十年风雨,大部分房屋都成了农舍,甚而畜厩;而许多建筑也倒塌殆尽,复为平地,草木郁葱、野花遍地。
一些村民又搬进了空了很久的房子,可昔日门庭若市的知子罗却再也没有热闹起来。这里保留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筑,仿佛将小城的历史永恒的定格,哪怕沧海桑田它仍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现在的知子罗依然保留着80年代的原汁原味,人们可以亲眼目睹过去的繁华和辉煌。走进知子罗,可以看到那些残破的楼房和街道,依然挂着几十年前的记号,建筑中还保留着当年的职能。这些建筑仿佛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
来到这里都会找到逝去的童年记忆和历史遗痕,因此很多经历过城市大变迁的都市人们都会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追思怀旧,吊古寻幽,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记忆之城”。
在老去的州府县城徜徉,沉浸在那钟表停摆的时光中。
望着峡谷对面的高黎贡山和皇冠峰,感叹世事变化无常,本来这儿会是个多么好的旅游胜地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返知子罗,试图恢复这个废城的生活。他们修复了建筑,开设了咖啡馆、客栈等休闲场所,为这个废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重建和保护知子罗的文化遗产,人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个废城的魅力。
             
            
            
            
	            
【滇西秘境行】遗世空城——知子罗
知子罗坐落在碧罗雪山西麓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高悬在怒江江面以上1000余米,四围有终年积雪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的山峰,有直线距离不超过一二十公里的怒江和澜沧江两条大江。
用傈僳语称赞它“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
知子罗是怒江州“边四县”(即原碧江县、贡山县、福贡县、泸水县)中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1954年,怒江区人民政府成立,1957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将县城、州府都设在知子罗。加之,驻军、医院、学校、工厂、商铺等林立、车水马龙,知子罗一度是动态的、喧闹的小城——人称云上知子罗。
往昔从古南诏国(现大理)经知子罗再翻越碧罗雪山到达高黎贡山只需一天就可以进入缅甸。自此,知子罗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设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为“碧江设置局”。
随着1962年怒江第一条公路(保山瓦窑-碧江)和1973年碧(碧江)福(福贡)贡(贡山)公路的通车,知子罗显得孤悬于碧罗雪山之上,地域狭窄、交通不便、蔬菜供应困难等问题逐渐显露……
因知子罗地处山腰,发展空间有限,怒江江边公路开通后,它的命运就此改写。1974年,地质专家断定碧江县城存在巨大的山体滑坡隐患,之后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1986年,碧江被撤销县制拆分成为两部分,分别并入泸水县和福贡县,昔日辉煌的碧江就这么从地图上消失,于是只在原址上留下了所谓的“空城知子罗”。
就在这一年,特意从大理请来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名为图书馆,却还没来得及放进一本书。
县城的进修学校才搭起两层的支架,门窗还没装上就全拆了;可容纳千人的电影院才放了三天的电影……
80年代初那个认为知子罗可能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和撤离。虽然最后没有灾害发生,但知子罗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村子,成为了废城。城镇设施虽未拆除,但经过几十年风雨,大部分房屋都成了农舍,甚而畜厩;而许多建筑也倒塌殆尽,复为平地,草木郁葱、野花遍地。
一些村民又搬进了空了很久的房子,可昔日门庭若市的知子罗却再也没有热闹起来。这里保留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建筑,仿佛将小城的历史永恒的定格,哪怕沧海桑田它仍像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现在的知子罗依然保留着80年代的原汁原味,人们可以亲眼目睹过去的繁华和辉煌。走进知子罗,可以看到那些残破的楼房和街道,依然挂着几十年前的记号,建筑中还保留着当年的职能。这些建筑仿佛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
来到这里都会找到逝去的童年记忆和历史遗痕,因此很多经历过城市大变迁的都市人们都会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追思怀旧,吊古寻幽,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记忆之城”。
在老去的州府县城徜徉,沉浸在那钟表停摆的时光中。
望着峡谷对面的高黎贡山和皇冠峰,感叹世事变化无常,本来这儿会是个多么好的旅游胜地啊!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返知子罗,试图恢复这个废城的生活。他们修复了建筑,开设了咖啡馆、客栈等休闲场所,为这个废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重建和保护知子罗的文化遗产,人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个废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