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
大理古城北门原名“ 安远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万历壬寅年重修改名为“三塔门”,距今600多年的历史。
出城门之外3公里,就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跟南门一样可以登上去转一圈。城楼毁于解放初期,重建于1984年,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是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向西远望苍山,朝东面对洱海,“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北门楼下,有个基督教堂
在这里,上帝也会微笑。把西方盛行的基督教堂的建筑文化,融合在白族的建筑文化之中。四合院式的石木结构体系民居建筑,也淡忘了政教合一的宗教意识,在这里被世俗化、生活化。同时更诠释了所谓宗教的“神圣”——开放胸怀大爱世人。
往南行,路过一个建筑——大理电影院,就在那里,有过展厅,记录着那段流金岁月。可能是不舍得那段金色的尘封时光,于是,“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等我们那已消逝的美好青春和永不消退的记忆。
如果你不经意间走入这条街,你似乎会感觉到身处西西里,或是在布拉格的小巷,这就是洋人街。他东西走向,青石板铺面,原名叫护国路,是一条极为古朴、祥和的街道,民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
八十年代初,来大理旅游的外国朋友日益增多,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护国路中段建立了大理市第二招待所,接待外宾。后来逐渐兴起了许多餐厅,茶馆,工艺品店和酒吧,形成一条风格亦中亦西的街道,吸引不少外国游客来此寻找东方古韵,路随人心,久而久之“洋人街”也成为了古城中的一道特异的风景。
古城的街头巷尾,稍开阔处,是原住民集聚的场所,榕树下,人们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午后的宁静。
穿越熙攘的街巷,发现了一片不为游客所知的秘密花园——玉洱园。这个小小的公园,宛如大理人心灵的庇护所,隐藏在大理的古城中,安静而绚烂,仿佛是一首被遗忘的诗歌。
门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俱有情。”这两句是苏州沧浪亭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近水遥山皆有情出自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大门敞开,池水映着屋檐下的画,那是一幅白族传统建筑的动人画卷。圆拱门、石塔、白墙、照壁,在池水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古典而梦幻的画卷。白族照壁高耸,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檐下色彩斑斓的绘画,让人陶醉其中。这一切,仿佛是一个穿越时光的梦境,将游客带入了大理的历史长河。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公园题写“玉洱园”匾
零星的建筑与池水相映,而草坪上的古本名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中间的一棵高大的榕树,犹如一把庇护的伞,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
玉洱园集白族建筑精华与大理传统花园浓郁风趣为一体,飞檐翘角的白族门楼,典雅精巧的雕塑,檐群彩画的围墙,白族民居以及石块堆砌的白族花台,整座花园追求回归自然的风格。
走过池子,眼前的景象愈发绚烂多彩。石拱桥架在池塘上,桥后是连廊,亭台水榭。小径上、花丛中点缀着奇特造型的石头,仿佛是大理古城的一颗颗明珠。在这片美景中,仿佛感受到了大理文化的韵味,历史的厚重在这里被传承与展示。
蒋公祠位于玉洱园隔壁,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蒋公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不知何故,暂停参观。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大理过去有“妙香古国”之称,当地居民大多崇信佛教,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大理自古就成为多元宗教文化的汇聚地。除佛教外,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派别都在大理古城留下了其活动的痕迹,这就是古城内有众多精美的寺观教堂的道理。天主教堂是这些宗教物质文化载体中的建筑精品。
它见证着大理地区民族文化的共融、变迁、发展的历史,形成了大理民族建筑艺术的独特个性,它以独特的建筑外形,精湛的雕刻艺术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围而蜚声海内外,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慕名前来礼拜和参观。
城内呈棋盘式布局,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扎染服装、鹤庆银饰、大理石工艺品、缅玉、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洋人街外宾云集,文艺青年在这里追求自由,摆摊的生活者、流浪的诗人、街边的歌唱者,他们见证着大理古城不一样的包容性及国际范。附近的咖啡店和书院
大理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12月11日,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门口两侧题有: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
大成殿,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庄严肃穆的大成殿面阔七间,飞檐翘角,正中门额上悬有“万世师表”的牌匾,两侧分别悬有“斯文在兹”、“与天地参”的匾额。“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后世认为孔子为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殿外墙上镶嵌着名符其实的“大理石”
大理古城,冬日好去处,银杏叶飘黄,风景正当时!在大理的游客,别忘了去打卡银杏叶飘黄的美景。
西城门又称“苍山门”,因正对苍山而得名。1925年在地震中受损,2001年重建,是一座按原貌修复的全木结构的古城楼,城楼庄严古朴、刚柔和谐。门额处悬有康熙御笔亲题的“滇云拱极”四字。
苍山门正对面便是“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上次路过大理古城便遇到三月街民族节启幕,呈现人山人海的盛况。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滇西秘境行】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
大理古城,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
大理古城北门原名“ 安远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万历壬寅年重修改名为“三塔门”,距今600多年的历史。
出城门之外3公里,就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跟南门一样可以登上去转一圈。城楼毁于解放初期,重建于1984年,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是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向西远望苍山,朝东面对洱海,“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北门楼下,有个基督教堂
在这里,上帝也会微笑。把西方盛行的基督教堂的建筑文化,融合在白族的建筑文化之中。四合院式的石木结构体系民居建筑,也淡忘了政教合一的宗教意识,在这里被世俗化、生活化。同时更诠释了所谓宗教的“神圣”——开放胸怀大爱世人。
往南行,路过一个建筑——大理电影院,就在那里,有过展厅,记录着那段流金岁月。可能是不舍得那段金色的尘封时光,于是,“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就这样静静的等待着,等我们那已消逝的美好青春和永不消退的记忆。
如果你不经意间走入这条街,你似乎会感觉到身处西西里,或是在布拉格的小巷,这就是洋人街。他东西走向,青石板铺面,原名叫护国路,是一条极为古朴、祥和的街道,民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
八十年代初,来大理旅游的外国朋友日益增多,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护国路中段建立了大理市第二招待所,接待外宾。后来逐渐兴起了许多餐厅,茶馆,工艺品店和酒吧,形成一条风格亦中亦西的街道,吸引不少外国游客来此寻找东方古韵,路随人心,久而久之“洋人街”也成为了古城中的一道特异的风景。
古城的街头巷尾,稍开阔处,是原住民集聚的场所,榕树下,人们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午后的宁静。
穿越熙攘的街巷,发现了一片不为游客所知的秘密花园——玉洱园。这个小小的公园,宛如大理人心灵的庇护所,隐藏在大理的古城中,安静而绚烂,仿佛是一首被遗忘的诗歌。
门联曰:“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俱有情。”这两句是苏州沧浪亭上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近水遥山皆有情出自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大门敞开,池水映着屋檐下的画,那是一幅白族传统建筑的动人画卷。圆拱门、石塔、白墙、照壁,在池水的映衬下,构成一幅古典而梦幻的画卷。白族照壁高耸,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檐下色彩斑斓的绘画,让人陶醉其中。这一切,仿佛是一个穿越时光的梦境,将游客带入了大理的历史长河。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公园题写“玉洱园”匾
零星的建筑与池水相映,而草坪上的古本名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中间的一棵高大的榕树,犹如一把庇护的伞,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
玉洱园集白族建筑精华与大理传统花园浓郁风趣为一体,飞檐翘角的白族门楼,典雅精巧的雕塑,檐群彩画的围墙,白族民居以及石块堆砌的白族花台,整座花园追求回归自然的风格。
走过池子,眼前的景象愈发绚烂多彩。石拱桥架在池塘上,桥后是连廊,亭台水榭。小径上、花丛中点缀着奇特造型的石头,仿佛是大理古城的一颗颗明珠。在这片美景中,仿佛感受到了大理文化的韵味,历史的厚重在这里被传承与展示。
蒋公祠位于玉洱园隔壁,是祭祀清代将领蒋宗汉的祠堂,是古城内保存最完好、最具白族建筑特色的清代祠堂建筑群,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蒋公祠”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不知何故,暂停参观。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大理过去有“妙香古国”之称,当地居民大多崇信佛教,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大理自古就成为多元宗教文化的汇聚地。除佛教外,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派别都在大理古城留下了其活动的痕迹,这就是古城内有众多精美的寺观教堂的道理。天主教堂是这些宗教物质文化载体中的建筑精品。
它见证着大理地区民族文化的共融、变迁、发展的历史,形成了大理民族建筑艺术的独特个性,它以独特的建筑外形,精湛的雕刻艺术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围而蜚声海内外,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慕名前来礼拜和参观。
城内呈棋盘式布局,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扎染服装、鹤庆银饰、大理石工艺品、缅玉、中西风味店、珠宝店、古董店……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洋人街外宾云集,文艺青年在这里追求自由,摆摊的生活者、流浪的诗人、街边的歌唱者,他们见证着大理古城不一样的包容性及国际范。附近的咖啡店和书院
大理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12月11日,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门口两侧题有: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大理文庙是大理古代兼具府、县双重身份的先师庙,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献名邦”的历史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
大成殿,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庄严肃穆的大成殿面阔七间,飞檐翘角,正中门额上悬有“万世师表”的牌匾,两侧分别悬有“斯文在兹”、“与天地参”的匾额。“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后世认为孔子为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殿外墙上镶嵌着名符其实的“大理石”
大理古城,冬日好去处,银杏叶飘黄,风景正当时!在大理的游客,别忘了去打卡银杏叶飘黄的美景。
西城门又称“苍山门”,因正对苍山而得名。1925年在地震中受损,2001年重建,是一座按原貌修复的全木结构的古城楼,城楼庄严古朴、刚柔和谐。门额处悬有康熙御笔亲题的“滇云拱极”四字。
苍山门正对面便是“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上次路过大理古城便遇到三月街民族节启幕,呈现人山人海的盛况。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