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感业禅寺

标签:
人文古迹随拍图片 |
1、
↑唐感业寺遗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中间文字为“汉长安城
唐感业寺遗址”。
文保碑的阴面书刻道:“此遗址位于汉长安古城北部,唐禁苑内。遗址现存一通明代重修感业寺石碑和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遗址附近曾出土唐代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和日用瓷器,其中蓝色琉璃板瓦相当精美,说明原有建筑等级较高。据《新旧唐史》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曾削发为比丘尼,居感业寺。这里也曾出土北朝时期的佛教石造像,推测西魏、北周时期这里可能就是一座佛寺。2003年西安市政府出资对此遗址进行了重修。”
从敦煌寺古塔处出来,直接由丰产路向西约莫三公里的车程,就到了位于丰产路路北的感业寺小学。感业寺遗址就处在小学校里面,在教学楼的后面。其北面依次是西席村、东席村和后所寨村。
眼前的这里,只不过是一处少有人来的历史遗迹。要不是地面上所立的几方石碑,哪里能以知晓这里就是大唐感业寺的遗址所在地?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曾经为尼数载之地?
感业寺遗址南紧邻教学楼,东设有铁丝围栏。几个小朋友在围栏外玩着过家家游戏,看我们过来,就指着铁丝围栏中间已经破损的缺口说,可以从这里进去。
感业寺闻名于世是缘于武则天为尼于此。清嘉庆《长安县志》载:“感业寺是唐代禁苑内的皇家寺庙,唐高宗时,武则天曾在此为尼数载,因之驰名。” 《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遗诏,命武才人出家于感业寺,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奉诏回宫。武则天在感业寺度过五载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远离尘世、面壁修佛的比丘尼生活。
武则天在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时就入宫成为了唐太宗的宠爱的才人(正五品),被赐名“武媚娘”。其后不久,武则天便受到了冷落,做了12年的才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那些没有子女的嫔妃悉数进了感业寺为尼,而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所建立的感情却一直藕断丝连。李治即位后,专宠于萧淑妃,永徽二年,武则天26岁时奉诏入宫。回宫后,武则天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由此,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生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了唐高宗李治的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明万历年石门楣
上方书刻“武则修焚香火院”七小字,下书“大唐感业禅院”六大字,其阴面书刻着“敕建感业禅寺”。
4、
↓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
↓大明万历十三年重修感业寺石碑
7、
↓石碑西侧的一方青石
8、
↓感业寺遗址就处在感业寺小学教学楼后面。隋唐时寺院占地约300余亩,山门在距殿南1500多米的窦家寨村北,其田野现还有插旗杆的石墩两个。明万历年间重修感业寺,按原面积缩小到1/10,占地30.9亩。重修后的感业寺因兵火而毁。
9、
↓在感业寺遗址东面不远处,也是在丰产路路北,还有一座感业寺,显然这是新建的佛寺。
11、
↓经幢
13、
↓香炉
14、
↓大唐感业禅寺三宝塔
15、
↓大雄宝殿
16、
↓殿内
17、
↓祖师殿
20、
↓院落
21、
《敦煌寺塔》
《卧龙禅寺》
《西五台——云居寺》
《大兴善寺》
《晚霞映雁塔》
《清晨的小雁塔》
《雪花漫舞乐游原》
《旱莲花开广仁寺》
《广仁寺(上)》
《广仁寺(下)》
《千年古刹草堂寺》
《太壶寺》
《游香积寺》
《游香积寺(续)》
《游仙游寺》
《彬县大佛寺》
《隋唐慈善寺石窟》
《悟真寺》
《再观水陆庵》
《梆子井慧静寺》
《报本寺塔》
《漫步木塔寺公园》
《游览塔尔寺》
《五当召》
《千年古刹马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