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水陆庵


标签:
人文古迹观光纪实旅游 |
p1
↑水陆庵精美的彩色泥塑
由王顺山返回西安,在312国道上,醒目的“水陆庵”旅游标志矗立在道旁。时间尚早,就势下国道,过桥涵,迂回到水陆庵参观游览。约莫近二十年前曾经来过这里,那里精湛的彩色壁塑泥雕历历在目。记得那时的殿内,搭着脚手架,工作人员在测绘或在修缮,叫人感觉这里是了不起的古刹文化遗存。
今日途径此地,总想再来一观,感受一番精美的壁塑艺术,学习一些古刹的历史知识。
↓山门
“水陆庵”为
赵朴初先生所题,其原名水陆殿,为六朝古刹。水陆庵在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因其坐落在一个形似卧鱼的小岛尾部,三面河水环流,故称水陆庵。山门右侧竖立着文保碑,碑文介绍道:水陆庵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591年)悟真寺内的水陆庵。唐僧容僧侣千人的寺院。明代秦藩王朱怀埢奉水陆庵为家祠佛堂,于嘉靖四十二年至隆庆元年,葺修庙宇,重整壁塑。水陆庵以琳琅满目的壁塑著称,现除保存五代壁塑一组外,其余为明代雕塑家乔仲超所塑。塑像有诸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罗汉佛传故事、兜率天、五百罗汉过海等大型雕像,还塑有龙凤、怪兽、、殿宇、宝塔,被誉为泥质彩塑瑰宝。1957年水陆庵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2
↓新建的莲花池观音菩萨雕像
p3
↓大唐故大福和尚碑,为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刻,原在厚镇乡东咀村唐空寂寺内,于宋代出土。1956年修建碑房保护,后碑房倒塌,1989年12月,迁至水陆庵。碑为螭首龟跌,碑身长方形无收分,通高4.65米,宽2米,厚0.40米,碑身高2.4米。圭形碑额内篆刻“大唐空寂寺故大福和尚之碑”十二字。圭额上方正中刻双螭捧摩尼宝珠,宛转承媚,交错有致。碑首阴面线刻释迦牟尼造像,边栏刻浅浮雕忍冬纹。碑身正面记载着大福和尚的生平事迹。碑阴刻渭南、蓝田知县将寺院附近土地,划归空寂寺所有的告文和七十多个立碑人的姓名,尚书主客员外郎陆海撰,安国寺沙门帷嵩书。
p4
↓大殿
p5
p6
p7
↓弥勒殿 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p8
p9
p10
↓诸佛水陆殿是水陆庵的精华、核心所在。这里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融绘画、圆雕、浮雕、楼刻艺术为一体,在墙、梁、柱上展现出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壁塑宏伟壮阔,令人目不暇接,细细观来,展现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气象万千。
p11
p12
p13
p14
p15
资料编辑:
据记载,今日水陆庵本是古时的悟真峪北普陀兰诸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个殿宇叫做水陆庵。据《蓝田县志》及碑所记载,水陆庵系六朝古刹,唐时与上、下悟真寺组成了一个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水陆庵是一坐规模不大的四合院,前有5间山门,南北两边各有厢房13间,院中有3间中殿,西有5间大殿,是一座完整的佛家寺院,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所说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
壁塑全部在庵内的大殿里,共分为南北山墙、殿中正隔间两壁及两檐墙4部分,共有大小不等的佛像3700多尊。进入大殿迎门,中隔壁分为3个区间: 中隔正壁间,塑释迦、药师、阿弥陀佛,均端坐须弥座上。释迦牟尼佛左右侍立着迹叶、阿难。药师、阿弥陀两佛左右侧,也各有协侍侍立,均五指合十。最令人注目的是3尊佛像均有金碧辉煌的背光。释迦的背光上有四佛、八大菩萨、四大金刚、八部护法等。阿弥陀佛身后的背光则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另外尚有象征西方极乐世界的庞大的伎乐队伍。药师佛的背光上则是西方三圣,中为药师佛,左右各为日光、月光二菩萨。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三大菩萨。观音高坐在龙台之上,左为文殊菩萨骑青狮,右为普贤菩萨骑白象。中隔北壁间,正面是地藏菩萨,背墙上是地藏变。北壁间背面是十六臂观音像,像后壁上则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经典故事。中隔南壁间,正面是药王菩萨,壁上则是我国历代名医像。药王菩萨两侧各有一小殿,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南壁向背面则是孔雀灵王的塑像,身后为孔雀灵王的经典故事。
水陆庵大殿内的彩色泥塑相传出自于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亲手。其中以南北墙上的泥塑最为精彩,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绎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传略故事,十分生动逼真。泥塑有山水桥梁、园林瀑布、亭台楼阁和殿宇宝塔等建筑,有诸佛菩萨、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过海、千人听经图、释迦牟尼涅盘塑像,还有鸟、兽、麒麟等。整体布局严整,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巨匠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巧。
相关文图链接:
《避暑王顺山》
《汉文帝灞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