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壮丽的拉卜楞寺

标签:
旅游 |
在拉卜楞寺整个寺院,共有六大经堂(亦称学院,藏语称扎仓),最大的就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藏语称铁桑浪瓦。其座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轴线上,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的中枢。闻思学院属于显宗,主要学习五部大论,共分十三级。其余五学院属于密宗及其他。显宗重理解,要系统学习佛学原理;密宗重修持,学僧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各学院,均有着极为严格的考试升级戒律。
1709年,一世嘉木样在初创大经堂时,建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三四千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由此,闻思学院形成了,拥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成为全寺最为壮美恢弘的建筑。
前殿楼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瓦顶,显得典雅华贵,有着鲜明的汉式建筑风格。脊顶有宝瓶、双鹿相拥经轮等鎏金法饰。在楼上,供有吐蕾赞普松赞干布之像。二层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色赤、八大堪布等活佛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
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
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为典型的藏式建筑。
走进拉卜楞寺大经堂,灯光稍有昏暗,酥油灯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殿内肃穆静谧,佛教那神圣庄严的气息油然而生。正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的匾额。殿内南端的中央,设置着嘉木样总法台的座位,黄锦装束,华丽庄重。依次往南,为僧人诵经、集会打坐的座位。座位是木制的,高约十多公分,上铺彩色图案的羊绒毯,一字型分列,由南向北铺开,豁然壮观。这里就是全寺六大学院举行聚会、诵经和大法会的大经堂。在这种场合,从保护文物和殿堂的氛围上是不允许拍照的,只得留心听讲观看,默记观到的一切。
细观大殿的四周,南面,有气势磅礴的巨幅经典唐卡壁画,十分精美;在大殿的北面,顺序排列着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等塑像;殿内还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殿顶彩梁高悬,系挂着上空稳悬着的幢幡宝盖;长方形的立木柱上悬挂着精美的唐卡,顶幕缀饰着蟒龙缎带。
后殿正中,供奉着高大的鎏金弥勒大铜像,左侧供奉着历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活佛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寺内护法神殿。
正殿之西为大厨房,内有大铜锅4口,大铁锅1口。
正午,恰碰上众僧侣在大经堂诵经,我们再次进入了大经堂,有幸观摩到了那宏大的场面,聆听了朗朗的诵经韵味,可谓声势浩大,波澜起伏。
观览大经堂,使人深感大经堂佛学万象,华丽而尊贵,完全是佛家的学堂。在这座殿堂里,培养出了众多的佛学才子。
在拉卜楞寺,佛学的浓郁气氛环绕着周边,精美的艺术融进了脑海,壮观、壮美而又壮丽的拉卜楞寺留在了记忆里。
壮丽的闻思学院
大经堂正门
大经堂正门面墙壁上充满了佛教艺术的唐卡
等待观赏、膜拜众僧侣在大经堂诵经的人们
步向大经堂的僧侣
进入大经堂的僧侣先要脱放好靴子
观者排队进入大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