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三)

标签:
人文历史古迹观游随拍旅游 |


↓园区一角 园区内对含元殿、宣政殿、麟德殿、光范门、左右金吾仗院、钟鼓楼、日华门、门下省、琼林库、大盈库、延英殿、望仙台、浴堂殿、绫绮殿、蓬莱殿、含凉殿、中书省院落等有着细致的介绍,并有史实故事,有的还有微型殿堂模型,观后受益多多。
p3
p4
p5
↓龙尾道 是指含元殿前的登殿坡道。由于含元殿屹立于龙首原的南沿之上,殿堂高出南面地面十余米,故将登殿的坡道称龙尾道。龙尾道起自殿前广场的的平地,沿翔鸾、栖凤两阁内侧的坡道,经三层大台,余迂回登到殿上。坡面用方砖铺砌,坡道外侧立有石栏杆。从御道向广场望去,登殿坡道蜿蜒如同龙尾盘旋而上,故称龙尾道。
p6
↓含元殿基台
p7
p8
↓含元殿模型
p9
↓含元殿前东侧石鼓
p10
↓“朝堂赐宴”雕塑
常参官朝班退后,即由光禄寺太官署赐食,因在朝堂两廊下,故又称“廊下食”。此制始于贞观四年(630年)十二月,太宗下诏百官退朝后,在朝堂外廊餐食一顿,后渐成制度。“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张籍等人在诗文中多有记载。
p11
p12
p13
p14
p15
↓木栈道通向宣政殿、麟德殿
p16
p17
↓含元殿之北园区一角为宣政殿和麟德殿。
p18
↓宣政门模型 宣政门北距宣政殿130米,是含元殿到宣政殿的必经之门。唐文宗在位期间,曾密谋诛杀宦官结果以失败告终,即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永隆二年(681年),李显被立为太子。高宗计划在宣政殿会见百官及命妇。并设九部伎及散乐,让他们从宣政门进入大殿。太常博士袁利贞认为宣政殿为前殿正寝,非命妇宴会之处。宣政门为象阙路门,非倡优进出之所。最终,高宗将宴会设在麟德殿。
p19
↓宣政殿
是举行殿试的场所。经常举行另一种活动“读时令”。读时令之礼,创自魏晋时期。按礼,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和立冬五个节日,都要在御前读时令。这一天皇帝穿上与当时节气相应的服装,尚书令以下各就其位,尚书三公即捧着时令在自己的位置上宣读。这种礼仪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为的是顺应节气变化,不悖天时。唐初,虽然各个节气的时令之文仍在,但久不行此礼。只是在每年的元旦受朝贺、布政之后,照例读一下时令文。贞观十四年(640年)正月二日,唐太宗曾在西内太极殿命有司读春令,诏百官长官,升太极殿列坐而听。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四月一日,玄宗恢复读时令,并命太常卿韦绦每月进月令一篇。此后每年四月一日,玄宗都要到宣政殿听读时令。不过,这种读时令读时令的礼仪仅恢复了两年,天宝之后便不再实行。此后典籍中偶见读时令。
有时,皇帝也在宣政殿接见番邦使臣。
p20
p21
↓宣政殿遗址 宣政殿是大明宫前朝中轴线上三大殿之一,属中朝正殿,位于含元殿正北300米处,建成于龙朔三年(663年)。是举行朔(初一)望(十五)大朝、新帝即位、册封太子科举殿试、读时令等重要活动的政治场所。宣政殿东西长70米,南北宽4余米,两侧有东西宫墙。
p22
p23
↓望仙台、麟德殿
p24
↓大明宫微缩景观区
p25
p26
p27
p28
p29
↓殿宇遗址区
p30
p31
p32
p33
↓紫宸殿 为三大殿之一,有很多秘事见载于史册。晚唐时期,唐王朝政权岌岌可危,外有藩镇割据,节度使拥兵自重;内有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可谓是内忧外患。长庆四年(824年)正月末,唐穆宗李恒身患重病,在服用道士炼制的仙丹后不治身亡。二月初,年仅十六岁的皇太子李湛继承皇位,即为唐敬宗。唐敬宗在紫宸殿正式受朝听政。这个少年天子登上皇帝宝座后,非但不理朝政,还终日吃喝玩乐,今天在殿前击球,明天去教坊听演奏。白天喝醉了打人骂人,晚上又到禁苑中打猎狐狸野兔。结果,上台才两年半,就在一个漆黑的冬夜里,被几个经常陪他打球饮酒的宦官杀死在寝宫中,年仅十八岁。这里的寝殿,就是指紫宸殿。皇帝被宦官杀死,足可见当时宦官的权势熏天。晚唐的宫廷政治腐败,矛盾冲突不断。帝王疑心而畏惧臣子,臣子结党拉拢宦官,宦官掌权专横。紫宸殿前的道路对于当时的君臣来说,都显得坎坷万分。
p34
p35
p36
p37
p38
p39
p40
相关文图链接:
《夏日的兴庆宫公园》
《游未央宫遗址公园》
《破落的唐代宗元陵》
《恓惶的唐顺宗丰陵》
《满目疮痍的章陵》
《再观唐敬宗庄陵》
《观唐武宗端陵》
《观唐中宗定陵》
《观唐太祖永康陵》
《观唐贞陵》
《观唐贞陵(续)》
《唐贞陵北仲山》
《观唐崇陵》
《观唐崇陵(续)》
《哭泣的嵯峨山》
《观昭陵九嵕山》
《观长乐公主墓》
《观韦贵妃墓》
《观唐肃宗建陵》
《春来寻访建陵》
《唐贞顺皇后敬陵》
《观唐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