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至到来的前一天,第一次去了唐敬宗庄陵。去年立春过后的第一个周六再次来到庄陵。
这次本意主要是去是观览唐高祖李渊献陵、唐武宗李炎端陵等地,而再观唐敬宗李湛庄陵是因除我而外同行的几位都没有到过这里,故而有了再观唐敬宗庄陵之行。
再观唐敬宗庄陵,将上次所未顾及到的地方都走了一番,补上了东、北、西三处神门没走到的遗缺。这三处神门都遗存有一对石狮,可与南神门石狮相比略小一点,而且东倒西歪,或身陷黄土,或倒伏在地,或叩首企盼得到关爱,或羞于面世。总之感觉田野文物欠缺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与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不副实,有相去甚远之感。
庄陵神道两侧的石人均没有了头脸。这还是在1996年5月3日夜里, 5个石人的头部均被盗割,其中东侧文官头像3个,西侧武官头像2个。后仅追回文官头像1件,其余4件尚无下落。还是在三原县城隍庙参观馆藏文物时,无意中见到了被追回的那尊眉目斯文清秀、端庄威仪文官头像,令人感慨多多。可惜了这些珍贵的田野文物,没有毁在千年来所发生的战乱饥荒年代,却盗损在大好的和平年代里,真是令人痛心!
再观这些个无首的石像,心中不由得充满了愤懑。当我讲诉了无首石像的如此遭遇时,同行者无不表示惋惜。并对那些无耻小人无视天理国法的卑劣行径感到切齿之痛,对文物保护不力感到深深的遗憾。这样的痛楚和缺憾将遗留在世,成为今生后世无以弥合的一种伤痛!
p3

p4
↑唐庄陵
位于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柴家窑村东250米处的荆原之上,南距西安57公里。是唐敬宗李湛的陵墓,为1956年8月6日公布的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文保碑介绍道:庄陵位于三原县城东北15公里的陵前乡柴家窑村,是唐敬宗李湛的陵墓。庄陵封土为陵,所在地海拔520米,“封内四十里”。陵园为夯筑城垣,平面呈方形,帝陵封土居陵园中央,呈覆斗形。现存建筑遗址有四门阙台遗址、角楼遗址和乳台遗址。现存石刻主要有四门石狮和神道石刻25件。陵园东北月800米处原有陪葬墓一座。
庄陵封土呈覆斗形,陵台底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隶书“唐敬宗庄陵”石碑(2009年6月20日拍摄)。
唐敬宗李湛(809——827年)是唐代第14位皇帝,为唐穆宗李恒的长子,母王皇后。李湛于元和四年(809年)六月七日生于东内大明宫之别殿,初封为鄂王,后封为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因穆宗突然中风,李湛被册立为皇太子。这是在大臣裴度等人的强烈要求下,不得已而做出的决定。长庆四年(824年)正月,敬宗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李湛在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李湛在位仅2年,宝历三年(827年)十二月遇害去世,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大和二年(828年)七月入葬。曾用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愍孝皇帝;庙号:敬宗。
史评敬宗为“不君”,其在位期间,游宴无度,荒于国政,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留恋女色,不问朝政;其游乐无度,较之其父穆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又是一位马球高手,善手搏,赏摔跤、观拔河、看龙舟竞渡,乐此不疲,其年纪轻轻,竟迷信道士,企图长生不老。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亏得他早早就被宦官谋杀了,否则唐朝在他这样的昏君掌股之中,只会祸国殃民。李湛肆无忌惮的游乐,提早的把他自己送上了末路。那是在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他夜猎还宫,在更衣时蜡烛忽然熄灭,殿内漆黑一团。这位年仅18岁的皇帝惊慌失措,在黑暗中被刘克明等人谋杀毙命(2009年6月20日拍摄)。
p5

↓朱雀门神道石狮 西列石狮,身高1.80米、身宽0.85米。
p6

p7

p8

↓田野里的神道石刻 陵园为方形,长490米,宽480米,四面各开一门,门外置一对石狮。南门朱雀门外神道长460米。有华表、翼马、翁仲等石刻造像。
p9

↓西侧的武官 石人身高2.77米,现存6个。石刻东西列间距67.5米。东列石人,形制基本与崇陵同,而庄陵石人腰带前后正中谷佩有花结长帛。西列石人,形制与光陵同。1996年5月3日夜,庄陵神道两侧的5个石人的头部被盗割,其中东侧文官头像3个,西侧武官头像2个,后仅追回文官头像1件,其余4件没有下落。
p10

p11

↓仅留下了武官石刻的基座
p12

↓西侧的翼马 位于华表北24米。翼马颈较瘦长、头短、腿高。东者垂尾,西者缚尾。
p13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