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庄陵

标签:
旅游 |
夏至到来的前一天,我们赶到三原县东里花园参观,从园区出来已近下午两点了。我们饥肠辘辘,出了花园就端直走进挂着“碗扎烧烤”的小店。要了五香花生米、拍黄瓜两盘小菜和冰镇啤酒,每人一碗粘面,大口朵颐起来。饭间和店主人闲聊中方得知,离此地不是很远的陵前镇柴窑村紧东边就是唐敬宗庄陵。饭后,按照店家的指引我们直奔而去。
东走西拐地来到了柴窑村,一过村子二百来米,就看到了右侧的石雕群耸立在农田中,左侧则突起着高高的陵墓。夏至到来前的小麦早已收割完毕,早玉米已经长有一人多高。麦收后播种的玉米,长出的嫩苗才刚刚齐过麦茬。眼前这矮小的玉米苗,在整齐的麦茬地里透露出一行行青绿,煞是好看。与此同时,又衬托起陵道两侧的石雕,使石雕显得格外醒目和高大。
我踏着松软的土地,先就近观看紧邻路边的一对石狮。石狮高大健硕,似乎与唐代崇尚以胖为美相契合。其高有1.8米、宽有0.85米。石狮前立后蹲,两前爪肌腱紧绷,用力抓地,像似要即刻冲出去的神态。左侧的石狮怒目圆睁,张着大嘴,右侧的石狮则闭合着嘴巴,可都有一副威猛之相。
我三步并作两步走,一一观赏着神道的石像,感受着唐代宝贵而又精美的石雕艺术。石人共有6尊,高有2.77米。东侧为文官,双手贴胸,好似手握书卷。武官在西侧,双手紧持利剑。文武官员身着飘逸的唐服,线条清盈洒脱,且在腰带前后正中谷佩有花结长帛。
遗憾的是石人均失去了头部,也就无知了他们的面相。据报道,1996年5月3日夜,庄陵神道两侧的5个石人的头部被盗割,其中东侧文官头像3个,西侧武官头像2个。后仅追回文官头像1件,其余4件尚无下落。我在三原县城隍庙参观馆藏文物时,竞然在无意中见到了被追回的这尊文官头像。只见这文官眉目斯文清秀,头顶官帽,端庄威仪。
我先在西侧观祥着武官,由南向北的第三个武官像仅剩下了基座,石像没了踪影。我悻悻的继续向南走去,田野静寂一片,仅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忽然,一串扑扑楞楞地响声传来,即循声望去,一人高的玉米地旁飞出来了野鸭,我端起相机拍去,留住了一只飞影。田野里,不时的还有野兔跳窜着跑出来,可一只也未抓摄到。我不禁自叹:不愧是兔子,比谁都跑得快!在这境地碰见它们,不知是有趣还是什么,无以言状。
飞马呈现在眼前,文献一般称之为翼马。纵观石马,其昂首缚尾,双翼凌空,腹下祥云烘托,膘肥体壮,在蓝天的映衬下,像似骏马在腾飞。东侧的翼马已失去了马头,尾巴是垂着的,向南躺卧在地。
在飞马的不远处,东西各有一躺落在泥土里的华表,也称神柱。华表不算基座,高有5.65米。其顶部为圆形,下面相连接着的好似花瓣,其下为莲花纹,柱体为六棱形。只可惜均已残破,断成几节。
我环绕着向东往南继续走着,观视三个文官石像。最北端的石像紧贴着生长起一颗酸枣树,高过了石像。不清楚酸枣树是不是在尽力庇佑石像,力图他不要再被伤害!
据载,在翼马和石人之间还有一对鸵鸟,其高1.10米、长1.50米,现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在陵道的南端,隆起的陵墓平地而起。墓冢边长57米、高有17米,上面长满了翠柏。
敬宗李湛是穆宗李恒(在位820——824)的长子,母王皇后。始封鄂王,徙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穆宗死,李湛遂继皇位,年方16岁,在位3年(公元825-827年),年号宝历。敬宗李湛,在位期间,游宴无度,疏理朝政。宠宦官,贪安逸,嬉马球,恋女色。甚而迷信道士,祈求长生不老。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李湛夜猎还宫,就在他入室更衣时,殿内蜡烛忽然熄灭,漆黑一团,呜呼哀哉在宦官刘克明手里。唐朝皇帝中,末代亡国之君哀帝(892——908)是在17岁被害,享年最短。下来就是敬宗了,享年方18 。文宗太和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庄陵,庄陵所处为荆原。
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唐庄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0月30日立碑。碑的后面书记着:庄陵位于三原县城东北15公里的陵前乡柴家窑村是唐敬宗李湛(809——827)的陵墓,庄陵封土为陵,所在地海拔520米,“封内40里”。陵园为夯筑城垣,平面呈方形,帝陵封土居陵园中央,呈覆斗形。现存建筑遗址有四门阙台遗址、角楼遗址和乳台遗址。现存石刻主要有四门石狮和神道石刻25件。陵园东北约800米处原有陪葬墓一座。
石雕群耸立在农田中
左侧则突起着高高的陵墓
石狮高大健硕
武官双手紧持利剑
像似骏马在腾飞
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