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

标签:
山西忻州五台山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北篇 |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登上大智路,烦恼顿消。而且登顶路上也有不少景色,下山为了轻松我们是坐索道了。
半道中路过善财洞,是传说中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系黄庙,建于清朝。背倚黛螺顶,面临清水河,景色非常优美。寺分上下两院,相距约百米,下院是主寺,我们到的是上院。
上院处在悬崖绝壁上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别有洞天。就在上院的悬崖上有石洞称“善财洞”,当地僧众认为这是善财童子修炼养性之地,善财童子系佛教谱系中的菩萨之一,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台上圣迹”。
大智路如天梯般陡立奇峭,渐次登临之间,鸟瞰四周景色,浩浩然若凭虚御风。从善财洞俯瞰台怀镇寺庙群,大白塔非常醒目,寺庙群整体也非常壮观。
登顶之后就看到了黛螺顶的牌楼、石狮和山门了。山门外西南角有一汉白玉望景亭翩然立于眼前,玲珑剔透,招人喜悦。站于亭内,放眼望去,远处台顶隐约可见。
黛螺顶坐东向西,有殿堂房屋50余间。殿建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本寺有一座旃檀殿和一座五方文殊殿。
该寺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有钟鼓。天王殿前门有联云:登螺顶仰观天空眼界自阔,临宝地俯览台怀胸襟更宽。
进入寺门,一座六角台基上为六角重檐攒尖顶的建筑映入眼帘,匾额上写着旃檀殿。此殿外观两层,二层匾额“调御大夫”,内为一室,周边有回廊,殿内供奉一尊站立的旃檀佛,手结说法印,这就是此寺别具一格的建筑。
旃檀殿后的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此殿面宽16.5米,进深11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殿内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方文殊铜像,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
黛螺顶的后殿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殿堂。殿阶台下长有一松一柏,围粗均在一丈左右。松柏高大直立,无有弯曲,望去如戟指蓝天,这两棵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兴衰。
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被称为“小朝台”是在乾隆年间。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从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一次次地朝拜文殊圣地五台山,给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北足迹:
【北京市】
【北京】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
【北京】终到八达岭长城成好汉
【北京】世界五大宫之首紫禁城
【北京】明清帝王祭祀场所天坛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神道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长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定陵
【北京】世遗文化明十三陵昭陵
【北京】冬日游皇家园林颐和园
【北京】大运河漕运终点什刹海
【北京】大运河旧城段玉河故道
【北京】大运河最北河段通惠河
【天津市】
【天津】大运河遗产地三岔河口
【河北省】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泰陵
【河北】世界遗产清西陵昌西陵
【河北】世界遗产地清西陵慕陵
【河北】山海关三道关倒挂长城
【河北】长城第一山之角山长城
【河北】山海关关城天下第一关
【山西省】
【山西】最大石雕艺术云冈石窟
【山西】五台山皇家寺庙菩萨顶
【山西】五台山香火最旺五爷庙
【山西】五台山标志塔院寺白塔
【山西】中国第二古寺大显通寺
【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大文殊殿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