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与楼市因为似乎都存在所谓的泡沫而总是相提并论。实质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是、将来是,永远是生活必须品生产与服务市场,是一个有形的、追求产品创新与产品品质为主的活生生的市场。而中国股市必然与国际趋同,形成股民投资与创富的家园,股民也将认可损跌与暴富,而在楼市,无论老百姓还是政府,容不得暴富与暴利。
正因为如此,必须区分股市与楼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两市并论的另一坏处就是:助长或认可通过不正当评估让不动产变成为股市泡沫的温床。
股价的判官严格根据行情,行情来源于信息,只要股市的信息控制及信息输出存在人为因素,股市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中国的股市为什么简单到只看涨与跌不问其他呢?泡沫成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结构不合理。如果众多上市公司严格呈报自己的会计信息,严格对自己的市值进行公允评估,则泡沫全部为资产流动中产生,一点也不可怕。也难怪项怀诚坦言:让股市有点泡沫是好事!
回到房价可不那么简单。房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百姓永远会觉得房价奇高;政府官员则面临两难,既愿意看到高房价,财政有保障,又不愿意看到高房价,因为帽子要紧;专家们不大象吴市场,慎之又慎,谈及降价才敢狮子大开口;开发商则一直“以静制动”“我行我素,我行我秀”。
房价确实只是一个符号,实际体现了购买力不足与需求弹性不够的矛盾。如同一户人家,既没有足够的银两,又必须要买个窝才能落草。怎么办?这个结只有掌握着土地资源的政府才能解。
要么直接将房产品由政府过一招,全部收购,由政府通过税收返还、融资抵押品流动、开发商自愿奉献等直接将房价符号改写;要么开发商想卖多少卖多少,只要不偷税漏税即可,政府动用新增地结合诚信点的建筑商自建大量房子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购房需求;某些地方采取房价招标也是一种尝试;再一个就是回到计划年代,统一供应统一审批统一办理统一排队。
理顺这些关系,我们就可以对现在政府的一些做法“指手划脚”:课税权永远是政府的权力,任何人无从干涉;出让地价及量永远属于政府的权力,但开发商可以团结一致进行“有效博弈”;其他如限制房价、公开成本、厘定开发产品的细部结构等都是必须废除的措施或政策。
为防走过场,必须限制一下地方政府的用地经营权。即集体与国有的用地处理应该一事同仁,不能有特殊。这是从源头堵塞不公的治本之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