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救险:房企资金饥渴症将缓解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评论 |
险资开闸救险:房企资金饥渴症将缓解
http://www.ynjcy.gov.cn/image20010518/54895.jpg
日前,《保险法修订草案》“适当拓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将现行保险法规定的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修改为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增加规定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不动产。”
这一规定是为保险资金投资到房地产提供了法律保障。可以说,这一法律条文的增加,为低迷的楼市无疑注入一针强心剂。当前正是许多房企资金链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保险资金如果投入到地产领域来,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一方面保险资金找到可以比较稳定的收益。保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不动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特点。放开该渠道可发挥保险的资本融通功能,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优化保险资产结构,为保险业培育新的盈利模式。实践中,已有保险公司尝试投资开发商业用途房地产”。其实,按现行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资金运用形式,近年来随着保险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快速积累的保险资金因运用渠道狭窄、保值增值难度加大而成为保险业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保险资金开闸,对于拓宽保险资金的增值途径,无疑是一个大利好,不动产投资领域的投资是相对比较稳健的,纵观其他国家的新兴阶段的历史,可以看出不动产具有明显的抗通胀,保值性强,以及增值快的特点。
另一方面,可以替补由于银行信贷收紧的资金的缺位,避免一些中小房企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中小企业资金链出现紧张的问题,不少中小房企已经开始饮鸩止渴,投向了了风险极大的民间融资。正是由于紧缩政策导致银行的缺位,禁锢了企业的正常的资金流动性,很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中小房企的资金链断裂,影响是一大串的问题,危及上下游的纵深很长的价值链。因此,保险资金如果能够进入开发领域,总比热钱和高利贷进入这个领域好得多。另外,大量的保险资金进入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基建的投资,为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提供支撑,而消费和投资,都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当前刺激经济增长十分必要,因为最近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困境,楼市股市双重低迷。只有刺激经济,保持相当的发展速度,才能解决这些困局。
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images/2008-03/25/12063837360029701399959482883.gif
不过,当前的保险资金不过三万亿,对于当前比较低迷的楼市来说,还是有限的,但至少可以看出一个迹象,随着经济的放缓,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我国楼市低迷,已经长达八九个月了,后奥运时代房地产市场如何改变缩量盘整状态,事关整个地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一个困局是:房价虽未有多大的变动,但是,成交量持续低迷,持币等待者的越来越多,而另一端的中小房企,资金就回笼不来。两段都有需求,由于期待不同,市场双方出现了僵局。
这一轮的急刹车造成了几方都受害的现象:中国一般的中小房企的融资渠道是很狭窄的,又上不了市。于是造成企业要么闲置土地,无奈增加财务成本;要么积极地多渠道的民间融资,以高昂的融资成本,挽救企业的危机。民间融资市场的年利率,30%已是最低平均利率了,此潜规则行情还在不断攀升。对此政策造成三苦,苦了房地产企业、苦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获取,更是苦了广大购房者,房地产企业把高昂的融资成本转嫁在房价里,使得房价不断推高。
所以,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只能是一个信号:随着楼市的低迷,政策组合开始出现松动。毕竟,房地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支柱之一,虽然受到了质疑,但质疑的不是房地产本身,而是那些不合理的混乱的价格信号。对于楼市的价值,质疑的人还是很少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