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后我第一套住房才花一万元
(2008-07-23 04:48:36)
标签:
朱大鸣理财消费房改房产 |
分类: 地产评论 |
十多年前,上海实行了住房改革,从此以后,广大市民不再依赖单位分配房子了,而是积极走进了商品房市场,购买自己的称心的住房。
我也是房改后的受益者,那时工作没几年,单位分配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没多久,1994开始,出售可售公有住房产权试点开始了,于是以前向政府租房住的我,可以拥有一套自己的产权房了。
我记的,当我花了一万元多点钱拿到了第一张房地产权证时,我是如此欣喜如狂,终于在这片屋顶下居住的三口之家,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了,这种当家作主感觉特好。家是心灵的港湾,每当疲惫烦恼时,当我迈进这个温馨的,但不算很大的家时,天伦之乐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改革住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管理层的目的就要让广大市民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上海从实物分房发展到后来的货币分房,每一步都是从摸索中过来的。同时管理层也为市民积极创造了条件,在深化房改中实行优惠政策,让广大市民真正感到实惠,以增强住房消费能力。
那时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市民勇于走进房地产市场。第一,就是出售可售公有住房产权,对于以前的单位成套独用的公房向居民出售。第二,当时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有限,政府为市民着想,鼓励市民具有提前消费的意识。上海也是全国最早开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城市之一,那时凡是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城市职工,都可享受申请最高10万元的公积金低息贷款。第三,为了鼓励市民购房,政府在房产交易契税上,地方政府采用贴费一半的方式,即从原来的3%,减为1.5%,其中上海地方贴费一半,到了个人手里实际只需缴纳0.75%。
实行住房商品化也给上海城市发展带来巨变,这些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当外国友人、外省市朋友来沪,总是赞不绝口,上海城市变化真快。谁敢说上海比国际著名城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要逊色?上海这座充满浓郁海派文化的大都市,是全国无数年轻人寻梦的圣地,也是中国成功企业家施展拳脚的战略领地。于是乎上海的房子,特别是市区的房子更是五湖四海、海内海外人士追逐的对象。目前上海人口增长仍然较快,商品房的价格大大高出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上海低收入人群的购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近日,上海市房地局公布《上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年)》(征求意见稿),其宗旨是将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体系。规划期内新开工住房建筑面积约930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中,新建、配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0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近2000万平方米。
作为国家财政政策就是要重视解决民生地产的问题,财政支出要重点向低收入人群倾斜。宏观调控既要控制日益高企的商品房房价,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这才是缓和贫富差距、安定民心的福音。管理层要在增加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比例上多花功夫,多渠道的挖掘能量,确确实实的为广大低收入人群多做事实,这也是广大市民所期盼的。
精彩推荐:
易宪容长期误导房价也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