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障房覆盖“夹心层”弊大于利

(2008-07-31 17:02:50)
标签:

朱大鸣

保障房

财经

                  保障房覆盖“夹心层”弊大于利
 
     政府部门应该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扎扎实实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特别是在增加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比例上多花功夫,实实在在的为广大低收入人群多做实事。作为国家财政政策就是要重视解决民生地产的问题,财政支出要重点向低收入人群倾斜。成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就应该有能力通过进入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政府为中产阶层通过住房保障来解决住房问题,表面上好看,也很重听。而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中产阶层之所以称之为中产阶层是无论在经济收入上、社会贡献上、还是个人素质上都是社会的最坚实、最基础的群体。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最大动力。随着中国的城镇化的加速,中产阶层在城市各阶层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中国会逐渐进入一个“纺锤形”的社会。相比于低收入阶层,中产阶层可持续发展空间大、赚钱能力也比较强,同时由于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知识结构都比较高,他们学习能力和理财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抗击通胀风险能力也比较强。无论是在创造能力还是在消费能力上,他们都是中坚力量。
 
    先不说政府能否优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政府住房保障覆盖中产阶层,从表面上看,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得到了全面的覆盖,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措施,但是大部分中产阶级都指望政府的住房保障,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成功来进入商品房市场购房。对于房地产市场和社会进步是个巨大的弊端。一方面,商品房市场如果失去了中产阶层来购买,基本上就是一个一条腿的市场,房地产市场发展无法健康,另一方面,中产阶层没有了相对更大的激励机制和压力,产生惰性。极大抑制了社会财富和社会的前进。当然不能否认细分中产阶层还是需要政府扶持解决住房问题。
 
    其实,如此大包大揽地为中产阶层解决住房问题,还不如在社会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和提供多渠道的成功通道、鼓励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为自己取得相应的物质收入。政府同时要建立多种理财渠道和提供更多的理财产品,让中产阶层通过理财能取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在企业和公司里,也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升迁制度,提高工资收入和加强保障体系的建立。只要这些做好了,既保持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前进活力,又使大部分中产阶层进入商品房市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成为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就应该有能力通过进入市场来解决住房问题。政府为中产阶层通过住房保障来解决住房问题,表面上好看,也很重听。而实际上是弊大于利。如果政府真正能为中产阶层的建立好完善的成功通道和外部环境,中产阶层的住房问题不需要政府来担心,否则,他们就已经沦为了低收入群体。
   

精彩推荐:

     后奥运时代房价是涨还是跌

成交量急缩或有激变

洋国货提价遭网民坚决抵制

市场为啥没有赚钱效应

高开低走背后有哪些玄机

中国南车的车轮碾碎了行情?

楼市嬗变年防止过冷是关键

宝洁提价直接加重年轻爸妈负担

你离诗意的海居文化还有多远

当中国制造全球化失去宠爱后

银行地产走强的玄机

樊纲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悲哀

民企告急期待从紧政策要放松

误导购房者的专家们都该道歉

我当时没有在越南投资是正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