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江西老表的酒桌文化

和江西人吃饭喝酒,如果不深谙其中规则,真的很“危险”!因为讲究的江西老表,真的很在意每一处细节,从敬酒、劝酒到座次、礼仪,热闹的酒桌背后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以及江西人世代坚守的朴素价值观。


南昌——喝到扶墙才情深
想和南昌人混熟,一要学会吃辣,二要懂得喝酒。
南昌人喝起酒来,总有股好强的劲儿!
单论饮酒文化,在南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只有把对方喝趴下,今后才算是共扶一道墙的好兄弟。南昌人虽说酒量一般,贵在百折不挠——大排档先拿啤酒漱口、福州路假洋酒下肚、船山路上开“三中全会”,岂有不倒之理?


九江——不是拼酒,而是“拼命”
喝起酒来,九江人全是豪放派,从酒杯大小,便能感受三分!
如果说南昌人骨子里是彪悍,那九江人便有些北方人的豪放气息,方言像极了北方,连喝酒也是如此。就连喝酒用的杯子也颇有讲究,虽不像北方人喜好大碗,但也不能太小,一瓶白酒刚好倒上五杯,多一杯都不行。酒桌上一般要有个开场白,然后得定下标准,譬如这酒要分几次喝完,哪怕不能喝,也要拼了命干了,不能输了气势。

赣州——从娘胎便开始喝酒
在赣州这片土地上,能喝善饮者不计其数,想在这里横着走,先问那碗水酒!
据说赣州人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偷酒喝的经历。按赣州人习俗,女人回了娘家得吃酒酿蛋,生了孩子得喝月子酒。因此有人打趣地说,赣州人的饮酒习俗,打娘胎便开始培养,贯穿一生。


樟树——“桌长”不是想当就能当
到樟树人家里吃饭,不会没有好酒招待,不光是喝酒,还要会讲酒、闹酒,什么时候喝酒以及喝多少,当场的“桌长”有权发号施令!
在樟树的酒桌文化中,桌长一般是主人,或者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桌长必须酒量大,这是先决条件;还需要口才好,语言技巧是酒场攻守的主要武器,不掌握这个武器,光会喝酒陪酒,那只也只能弱化酒桌氛围。
另外,在樟树人的酒桌上,开桌第一杯酒大家都得喝,席间主人敬酒和最后的收杯酒也得喝,除此之外即是“自由酒”。


余江——“礼数”即江湖
去余江人家里做客 ,你必须要懂“尊老尚贤敬远客”,还要懂得如何划拳。余江人划拳重礼节,形式多样,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和淳朴的民俗特色。
余江人的酒桌礼仪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入座时长者、贤者、远客要上座,东道主先举杯向他们敬酒,亲朋好友依次敬酒;敬酒时酒要斟满,起身站立,双手端杯,一饮而尽,以示尊敬。受敬者也要回敬,这叫“礼尚往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开始划拳。一般是东道主自己或委托桌上一位酒量好的划拳高手来“做关”——就是依次陪桌上会划拳的划一年数十二拳(也有半年数六拳)。十二拳之后还要互敬一拳,敬酒要斟满一些,输的一方喝,赢的一方可以随意陪喝一点。


上饶——分清座次,才能礼尚往来
在上饶喝酒,如果是很正式的场合,千万不要做错了位置,即便是和好朋友喝酒,敬酒的时机也相当有讲究。
在上饶的酒桌礼俗中,座次是非常重要的。正对着门口或电视的位置是主人,其右手边是主客,即最重要的客人,左手边是副客,以便于主人为其两位服务;主人的对面是“副陪”,副陪的左右则是三四位的宾客;如果和关系很好的朋友喝酒,也有很多讲究;如果你在席间站起来,有可能会被再罚一杯。当地人常常用一句话来劝酒:屁股一抬,喝了重来;屁股一动,表示尊重。

乐平——“大口喝酒”不耽误“大口吃肉”
粗犷豪气 ,这是乐平喝酒的风格;“酒肉不分家”这是乐平人喝酒的信仰;行酒令、划拳,这是乐平人喝酒的趣味。
乐平盛产狗肉,当地人常说“酒肉不分家”。到过乐平的人一定都能感受到乐平人的热情好客。劝酒时,劝酒者站起来,从坐首席的人劝起,一般先劝大家同饮,然后邀酒量大者单挑;被劝者只要与劝酒者碰了杯,就得喝干;碰杯后,劝酒者先干为敬,然后同座的人会帮忙劝对方喝下去;一场酒劝下来,喝得最多的,如果是劝酒者自己,说明他劝酒的技术还不到家。


安福——酒过四巡才算走心
“八仙桌”、“过门曲”是安福最传统的饮酒礼俗,每一杯酒都有特殊的寓意,觥筹交错间是满满的套路,更饱含深情的祝福。
在安福,从酿造到饮酒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在上南乡一带。每逢客人造访,男主人就在厅堂摆开“八仙桌”上酒。一开始会散喝一壶,叫“过门曲”,也叫“润嗓”。喝完一壶才步入正题。正题有三道门户,每道门户以四杯酒为量,主题意思是“四季平安”、“吉祥如意”。
第一道门户是全桌先同喝四杯,叫“团团圆圆”;第二道门户是主人敬客人喝四杯,叫“宾至如归”,再由客人回敬主人喝四杯,叫“有来有往”;第三道门户是互相划拳、猜子、对对子、猜谜语,叫“喜上加喜”;最后在客人的多次恳求下,主人才相约大家喝上四杯方可宣布散席,这叫“欢迎再来”的“收兵锣”。喝毕走路左右摇晃,这叫客人“尽了兴”。
酒桌习俗看似复杂,其实追根溯源,即是最简单朴素的为人处世之道。
江西酒桌文化你get到了吗?





更多精彩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