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德位
2012年10月21日《潇湘晨报》报道:“
今年8月1日,家住桂林的老人周月英失踪。周老太的四个儿子找来四辆车,贴上周老太的照片和寻人启事,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寻找,一直没能找到。10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新闻。次日,桂林警方出动大量干警,在全市12县5区开展地毯式搜寻。”
这则新闻读上去让人很温暖,让人觉得有一股朴实的人情味扑面而来。但我们仔细想想,这可是两个多月前的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及时要素上的“新闻”。但不是“新闻”的“新闻”上了“新闻”这是为什么呢?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外乎是为了弘扬一种精神和所谓的“主旋律”。再退一步,说明其彰显了一种民本主义的新闻立场。
宣传、弘扬这本没什么错,能让真正的老百姓的事走进真正老百姓的视野这不可谓不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东西稍加分析你就会觉得这不太对劲,好一个“地毯式搜寻”,人走失了,孩子们可以报警,要是没有《新闻联播》上不是“新闻”的“新闻”出现,桂林警方还会全城“地毯式搜寻”吗?要是没上《新闻联播》,桂林警方也全城“地毯式搜寻”,这件事本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新闻”。
如果不是,你相信这是被《新闻联播》逼的吗?元芳,你怎么看呢?
附后:查看 博主更多文章 或给博主
留言, 喜欢我博客的朋友可以加我QQ:670821459(注明博客),也可以加入“老龚有话”QQ群:176386609(注明博客)进行交流讨论,热忱欢迎大家光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