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心理爱情心理双向关注情感 |
分类: 职场心理 |
公务员被颠倒了幸福,女性比男性心理更健康
——2012年中国职场心理健康令人堪忧
也许,你想不到,一份调查可以颠覆你之前的认知:以往,人们认为公务员最幸福,男性职场人比女性职场人心理健康;但是,中科院心理所《2012年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情况完全相反。公务员最不幸福;而女性心理更健康。
据悉,此次调研采取网络问卷方式,收到5609份有效数据。主体人群是工作超过1年的职场人,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被调人群行业分布范围广,呈金字塔结构:高层管理者较少,基层员工居多。在女职场人中,未婚的比例达到62.4%;而在男职场人中,未婚者比例高达71.1%,职场未婚男士的比例远远超过未婚女士。
公务员被颠倒了幸福
《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民营企业排名倒数第二。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个人幸福感调查结果与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和公众认知的完全不同。今年初,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150万,有的职场、职能热点岗位甚至达到“万里挑一”的白热化、非正常程度。
从心理学解释:个人幸福感是现有生活状态和期望生活状态对比产生的结果。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最为不可思议的是:2012年11月,《求是》杂志旗下的《小康》杂志之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调查,最终结果是,公务员高居榜首。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前20位是:1. 公务员2. 政府官员3 .教师4. 艺术家5 .高管6 .自由职业者7 .金融工作者8 .演员9 .飞行员10 .创业者11 .律师12 .工程师13 .作家14 .警察15 .民营企业家16. 职业经理人17. 心理学家18 .导游19 .记者20. 健身教练。我所从事的心理工作,在公众眼中,幸福感不强,远远低于公务员。但是,我却在“助人者自助”中很幸福地工作着,可见,公众的认知,是加上了公众的个体心理因素的;而个体是否幸福则完全是个体的自我感觉。不能以偏概全。
我个人认为,老百姓觉得公务员收入稳定、福利较好、管理考核相对较松等,是公众想象的职场样式。而公务员自身则认为自己压力大,工作累,收入低,幸福感不像公众想象得那么高,因此,他们心理落差大,认为自己收入稳定但并不高。可能退休后退休金高些,但要忍耐三四十年才可以拿到。而人家,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等,干几年就顶我们退休后能拿到的。可见,向上社会比较心理作孽中国职场人的心理环境,很为严重。公务员,是这种社会心理环境下,“被幸福”的职业。公务员花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这碗饭,看样子吃得并不舒服。
我在新加坡生活过,在那里,公务员不收咖啡钱,廉洁自律,就是怕公众说三道四,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声誉、职场形象。当然,这和社会制度有关。职场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有一致性的。公务员幸福度高为社会普遍认知,“被幸福”,主要缘于中国既往“官本位”的社会环境和相应之下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公务员既往的“被幸福”感来自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好的社会的基本保障。当这些“基本保障”变成一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待遇时,公务员就成为“特权”的代名词,被误解、被幸福,就不是怪现象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缘何房屋分配制度在百姓中早已寿终正寝,在公务员中还在变相实施?!而房子,关乎一个人的心理安全感,公务员从这个意义上说,“被幸福”了,也不冤枉。
女性比男性心理更健康
《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心理健康测量维度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抑郁和情绪耗竭三个方面。
据了解,此次调研是通过躯体症状、一般心理健康、抑郁倾向、工作耗竭四个维度进行的。出现最多的三种躯体症状为:眼睛模糊干涩、容易感到疲劳和眩晕。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躯体问题愈加明显。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的是工作不满一年的新员工,新员工从校园进入职场的转型适应期比较艰难;而抑郁倾向和工作耗竭表现出了明显的行业差异性,房产行业、酒店旅游业、广告出版业、能源矿产等行业的问题更为突出。
本次调研考察了职场人群的七个压力源:包括工作不确定性、个人发展受限、动力源匮乏、承担领导责任、社会支持缺乏、上级僵化管理、工作风险。调研显示,“工作不确定性”成为目前职场人群最大的工作压力源。而从不同管理层级具体分析,高层管理者“承担领导责任”压力最大;中层和基层管理者需要同时考虑管理和执行的问题,因此有“承担领导责任”和“动力源匮乏”的双重压力;普通员工和技术人员则更多感受到“动力源匮乏”的压力。从压力源产生的影响来看,“个人发展受限”容易使个体产生离职意向,“动力源匮乏”容易降低工作绩效。
然而通过此项调查,令人可喜的是:女性员工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在情绪耗竭和抑郁上则表现更为突出。这与男性员工实际工作压力、社会舆论压力以及男性员工普遍不善倾诉和表达密不可分。身心健康状态较好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女性员工和36-40岁的中年员工;身心健康状态较差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男性员工和26-30岁的年轻员工,最为堪忧的是26-30岁的男性管理者,身心健康状况最差。
从我的个体咨询工作和沙龙讲座情况看,女性来访者、参与者更多,我是这样看待这个现象的:表面上看,是女性心眼儿小、婆婆妈妈、爱计较、想不开,但实际上,女性爱倾诉的好习惯支撑女性可以走出职场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而男人往往自以为是,单方面认为自己身为男性,没必要找人倾诉,认为找人帮助解决心理问题是不男人的表现,甚至认为:大老爷们儿不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危机恰恰就在其中。有一位高级职业经理人,来电话预约咨询,当听说收费后马上表示:“我先回家睡觉,如果睡好了,就不咨询了”。结果,他真的没有来。不知是真的睡好了?还是玩“一夜情”去了,找女人做垫背的,“睡”好了。在现实生活中,男人有职场压力后,找女人倾诉甚至找女人上床解压的人,是有的。这就是所谓的压力转移,甚至,第三者泛滥,也多是男人拿压力找的借口。压力是需要找到心灵出口的,女人,往往成了男人的压力出口。如果没有爱情,这是对女人的不公平和不尊重。因此呼吁女性,搞清楚男人的真实意图,不要陪着男人减压。
女人爱倾诉、女人承认自己在职场中是弱势、在家庭中有很多压力,这是坏事更是好事。只有承认了,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那些死扛的男人,往往自己“有问题”了还不知道。(王建一)
五月沙龙课程
(每月一次的沙龙课程每月一日公布题目)
个体、家庭、团体心理咨询
企业授课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尽在王建一心灵沙龙博客目录
重要声明:网上若有关于王建一的QQ群、QQ号及贴吧均与王建一本人无关,王建一个人网站是http://www.wangjianyi.com.cn/,敬请访问。
沙龙会员招募
现代社会,人们愈发注重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后者更为重要。
如果您关爱自己,请加入我们的会员吧,会员将享受沙龙的特殊待遇。这张可爱的会员卡,向您招手啦!
男女人格婚姻匹配度专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