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先生喂鸡中有所借鉴
(2012-05-03 14:25:47)
标签:
早期教育育儿成才家长素质培养人才勤奋刻苦教育孩子读书学习神童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从陶行知先生喂鸡中有所借鉴
李晓东
望子成龙的家长都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落后于他人,更担心别人的背后指指点点:“他家的孩子就是笨!”“他家大人就知道赚钱,根本不管孩子……”。因此,许多家长都对孩子“严加管教”,并以自己的意志,从小就让孩子参加“数理化”或者“琴棋书画”的各种特长班,甚至逼迫孩子像赶场似地连续参加多个“辅导班”。家长无非希望孩子爱学习、成绩好、有才能,盼望孩子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家长这种硬性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的结果,更容易给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一定负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我觉得,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重要的不是比别的孩子多学一项才能,或是为孩子请好家教。而是需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培养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心态……虽然,这种观点或许会令你感到不可置信,但它的确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及生活习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一味地强迫孩子学习,甚至逼迫孩子参加过多他本人并不感兴趣的“辅导班”,孩子往往会产生“不情愿、不配合”的逆反心理。这种不安的情绪和烦恼,会使孩子不愿意学,无法集中精力学,学不进去,甚至半途而废……因此,家长不应一味强迫孩子学习,而应首先了解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带他深入实际地体验,进而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动力。如果家长强迫孩子学习,极有可能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叛逆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
对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一次精彩的演讲。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只见他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灌,大公鸡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了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们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
希望孩子爱学习,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家长就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有足够高的认识。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他们自然也会为不辜负父母的信任及期待,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师教育学生是这样,家长教育孩子尤其如此。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家长是来不得半点强迫的。否则,就像碰到了“高压线”,只能事倍功半。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