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怎样成为杨振宁弟子的
(2012-03-23 13:33:59)
标签:
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培养人才勤奋刻苦育儿成才早期教育家长素质神童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他是怎样成为杨振宁弟子的
中耀
江苏通州农村的19岁男孩沙国斌,被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收为弟子。当年,这一消息不仅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惊讶,而且轰动了整个江苏省。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说,19岁还在紧张地高考,而他已经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并被美国四所知名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为博士生。后经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临照的推荐,他选择了作杨振宁博士的弟子 。
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呢?是他天生就聪明吗?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他父母是怎样培育他的:
沙国斌的父亲沙福华,是江苏通州的农村青年,初中文化;母亲顾引英是“老三届”知青,他们在农村结婚了。恢复高考时,顾引英因怀孕失去了参考资格,这让她深感遗憾并决心把自己读大学的理想寄托在未来的孩子身上。
顾引英生下个男孩,全家十分高兴。她和沙福华去县城书店买回不少育儿方面的书,下决心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夫妻俩认真的研读,按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终于把小国斌教育得聪明、懂事,人见人夸。
当时,村里想办个幼儿园,但是没房舍。他夫妻俩育儿心切,主动腾出自家的房舍,在他家里办起了幼儿园。小国斌5岁时,就把“大班”的功课学完了。父母很想让国斌提前入小学,但学校嫌小不收。没有办法,夫妻俩认可每天接送,终于费劲巴力地把5岁的小国斌送到二公里外的一所小学。父母决心育儿成才的坚定信念给小国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对他后来的成长进步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考虑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只收15岁以下的孩子,如果这样随大流按部就班地一年一年读下去,以后孩子很难能考入科大少年班。于是,夫妻二人加强了对孩子的辅导。这样,小国斌只读了四年小学就考入了中学。
在培养小国斌的过程中,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和决心。
国斌读中学时,父母对他辅导困难了。由于他谦虚好学、勤奋刻苦,老师都喜欢他,也愿意重点培养他,他的学习成绩进步的更快了。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科竞赛都取得了好成绩,他先后获得华东地区中学组数学竞赛的特等奖和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的一等奖。此外,他还在中学生作文、书法、歌咏等竞赛中也多次获奖。
父母的良好品德,也对国斌的成长起了良好的“身教”作用。一次,父亲为邻居修电视机忙到深夜。国斌半夜醒来关心地劝父亲明天再修吧,父亲告诉他:“今日事就应该今日毕,不能再拖到明天……”父亲的性格对他影响很大,他在学习上也继承了父亲的这种精神。
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到苏北地区招少年大学生,小国斌在参考的十几名学生中脱颖而出。入学后,他从预备班顺利升入本科班,他的成绩总在前三名之内。
在参加出国留学的GRE考试中,他以2280分(满分为2400)的优异成绩名列前茅。因此,得到钱临照院士的推荐成为为杨振宇博士的弟子。
从沙国斌成长的简要过程不难看出,他完全是在其父母良好的早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早期教育促使他成为才华出众的人才。
然而,为什么我们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也对孩子千方百计地进行了教育,却没有把孩子培养成才呢?根据沙家的教育经验分析,也许我们的家长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少育儿成才的决心和信心。一些家长虽然有“望子成龙”愿望,但对育儿成才的决心不大,信心不足。尤其是未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更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
二是缺少育儿成才的学识。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特别是许多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不理解早期教育,甚至反对早期教育。这样就需要家长对早期教育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否则,不仅会白白浪费了孩子的智力发育的最佳期,而且,家长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硬性要求孩子,只能事与愿违、耽误了孩子;
三是缺少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天天喝酒打麻将,孩子怎么会刻苦学习?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也是孩子成才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是在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上有误区。一些家长误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幼儿园和学校的事,完全忽略了自身的重要作用。还有人以没时间、缺耐心为理由,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自己工作和赚钱上。教育孩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家长必须把育儿成才作为自己的首要大事,全力以赴地抓紧抓好,而且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兢兢业业的坚持进行。
但愿家长们能从沙家育儿过程中汲取教益,把孩子培养成才。可以说,谁能像沙福华那样教育孩子,相信也能取得同样的理想效果。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