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与学习

(2009-04-22 16:33:42)
标签:

读书学习

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

望子成龙

育儿成才成功

德智体美教育

孩子

教育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读书与学习

 

读书与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用解释,人们都能做出正确的理解。

读书与学习又是同义语,读书就是学习,学习也就是读书,但是学习有时候不一定是读书,如学习某一种技能……

在一般情况下,学习是指在学校学习课本。而读书则无论是校内、校外,凡阅读课外书,均是为读书。

人的学习,不只是在学校里学习,即使走进社会,也需要继续读书和学习。因为社会在不断进步,人自然也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和读书,现在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口号,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读书与学习毕竟是不同的,我们除了在学校和进入社会要学习之外,还要坚持多读课外书才对。

可惜现在很多孩子在学校时就很少读课外书,进入社会就更少读书了。据有关部门粗略统计:能够坚持常年读书的人不足3%,每天坚持读报刊的人甚至不过56%左右。除了对他个人是很大的损失外,对提高国民素质,对国家的文化建设,包括国家软硬实力的发展都很不利。我们希望家长和你的孩子能有所转变,从现在起开始读书。这里举一个小例子:

三国时期,东吴颇有战功的将领——吕蒙。他从小家贫,没能上学读书。参军后更没时间读书,所以没有文化、知贫乏,处理事情自然不很高明。在言谈举止方面也表现得简单、粗鲁……一天,吴王孙权对吕蒙和蒋钦将军说:“你们现在肩负重任,应当好好读读书,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这对你们会有好处的……”

吕蒙不以为然的说:“我年岁都这么大了,军队里杂事又多,哪有时间读书呢?”

“我不是要求你们做个精通五经的博士,只是希望你们读点兵法和史书,学习一些军事知识和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这对你们肯定会有很大好处!你说你们忙,难道你们比我还忙吗?我年轻时就读过《五经四书》、《左传》和《国语》,只是没读过《易经》,从掌管政务、军务以来,我又挤时间读了“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及各家的兵法,觉得受益很大。如果像你们这样,有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再多读些书,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他还认真的为他们讲了一些古人读书的例子。

吕蒙受到很大启发和触动,果然开始读书。读了一个时期之后,他深感读书的益处,并且爱上了读书。

鲁肃是东吴的一位军师,后来代替周渝,领兵去镇守陆口,路过吕蒙军营的时候,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没什么好谈的,就不想去看他。这时手下有个人就告诉他:“吕蒙将军读了不少书,进步极快,很有点水平,还是可以和他去谈谈。”

吕蒙设宴招待了来访的鲁肃,喝酒时吕蒙问他:“你身受重任,又与关羽的军队近在咫尺,你用什么计谋防患于未然呢?”

鲁肃随口说:“到时候再说吧……”

吕蒙说:“东吴虽然与西蜀联合起来共同抗魏,可是关羽毕竟是我们的熊虎之患,怎么可以不事先做出很好的策划呢?”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聊,吕蒙竟先后给鲁肃提出了五项建议。鲁肃听后感到很有些道理,就高兴的拍着吕蒙的肩膀说:“行啊老兄!我过去以为你只会带兵打仗。今天听了你的议论,感到你很有学问,见解高明,真是没想到……”

吕蒙也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鲁肃病故,吕蒙接任。率军袭破关羽,占领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为吴国建立了功勋。

可见读书有极大好处,是十分必要的。

说起读书,最好在孩子小时候让孩子接受早期教育、早识字、早读书。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丁玲……都是在六~九岁前就读了很多书的(包括古典名著)。这使他们大体了解了中国历史、中国的文化传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正是他们能成为作家并取得有较高成就的重要原因。

如果学生小学时期很少读书(特别是课外书),那么读中学后,就很难有读书的时间了(有的学生甚至没读过中国四大名著,还有的家长竟错误的以为课外书是“闲书”)。初中前两年还可以读一点课外书,到初三准备考高中就没有读课外书的可能了,到高中功课繁重紧张,又要准备高考,就更难有时间读课外书了。也许一辈子都失去了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机会,这实在是很大的损失和遗憾,所以青少年还要珍惜时间,尽早读一些课外书。

读书事关一个人的学识积累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的大事,希望每位家长和孩子都能重视并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做出科学的安排,千万不要浪费了读书的大好时光。

由春节逛省图书馆说开去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