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食品安全法职业打假维权、疯狂丫头营养师美食均衡营养杂谈 |
分类: 闲话斋●杂谈评论 |
也许记者的采访会给不少人带来灵感,原来打假不但是公益事业,惩罚不良商家,为老百姓带来安全健康食品保障,还会为自己带来上百万的年收入,何乐而不为呢,那跟着疯狂丫头一起来看,职业打假人是怎么获取打假收入的:
记者:你觉得食品领域,“假一罚十”的规定是否合理?
徐大江:我非常认同草案的这项规定,并且我觉得10倍的惩罚还远远不够,应该有百倍甚至千倍。大家想想,食品一般而言不会很贵,比如一包饼干,也就5元左右,十倍也才50元,对于商家来说无所谓。而作为消费者,必须要付出投诉,甚至是起诉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般的消费者可能不会去干。
记者:食品安全法若顺利出台,是否会涌现更多的新时代“王海”?
徐大江:这是必然的,可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所有的消费者都加入到打假的队伍,那假就无处可藏。有人说现在中国已经形成3000人的职业打假人队伍,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夸大。据我所知,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五六个比较常露头的职业打假人。如果食品安全法能够顺利出来,这个队伍必然会继续壮大,数量上也会有一个飞跃。
记者:你觉得目前国内职业打假人的生存空间大吗?
徐大江:目前市场混乱,应该说职业打假人的生存空间还很大,但也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法律对职业打假人是否属于消费者没有明确,有一些地区的法院并不支持“职业打假”,理由是职业打假者“以诉讼为方法,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消费行为”不受消法保护。
记者:方便透露一下你一个月的收入吗?
徐大江:月收入三四万元左右吧。但这些收入主要不是靠双倍赔偿得来的,因为商品的数额本身不大,双倍赔偿也赔不了很多。有很大一部分是向企业提意见或者受企业委托替他们打假赚来的。
一位职业打假人公开向媒体表示,他最好的时候月薪可以高达十万元。他同时表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打假,打假和其他行业一样“贵在坚持”。据了解,他2007年的打假收入有近二十万元。
多位打假人表示,那只是个别的情况,并且不可能每个月都有这么高的收入。曾在王海打假公司深圳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分公司当负责人的贾朕说:“很多人都觉得职业打假人发了大财,其实,官司有赢有输,还要请律师,我近十年来打假的收入仅能糊口而已。”
职业打假人的收入都是从何而来呢?首先,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双倍赔偿。很多打假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法律,既打击了假冒伪劣商品,又得到了实惠。其次,国家有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对举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制假贩假窝点的有功人员实行经济和荣誉奖励,也可能获得一些“意外之财”。孙安民透露,富裕的职业打假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在于接受委托,为合法诚信的企业做“顾问”,帮助他们维权、打假和做形象代言人,“这比他们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做广告效果好多了。”
职业打假人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