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仁:量跌价涨是表象,楼市稳定成主流
2006年的10月份我就感觉到了房价疯狂过后的低迷,有博文《中国房价,七上八下》为证。面对2008年的流言蜚语,本人也进行了揭露,有文《盘点目前中国房地产25条真实的谎言》。市场惨淡,主导者们心里发慌,“价格战”诱发市场新的威胁,《中国楼市,心理因素在主导》。09年,我们共同在《2009,寻找楼市的春天》同时,还在深度探讨《什么才是房地产真正的危机?》,无聊之中,醉意之中回味了《我在房地产酒桌上认识的10种女人》,又预见到地王的再次刷新,土地市场的走高,反思《深度分析:房价迅速上涨的9大原因》,同时又试着盘点了《下半年房价走势分析》,深度透析了《楼市的“价高量低”又在说明什么?》市场的走向也证明了以上几点。
“事实胜于雄辩”,先看上周(9.14----9.20)北京的房市情况,新房源入市1569套,商品住宅期房签约跌破2000套(仅1962),现房签约615套环比降6.39%。市场不容乐观,量跌价涨好像漂在水面的“葫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都在揣测!
出现量跌价涨的现象不是偶然,早在08年就出现了土地出让流拍,土地没人“埋单”现象,土地成交量急速下滑。2008年全国住宅用地出让5.10万公顷,同比减少23.4%,占出让总面积的31.3%。商服用地出让面积1.87万公顷,占土地出让总面积的11.5%,同比减少30.7%。市场的萎缩,在2008
,出现了“断供”现象,造成今年市场房源的供应减少,时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去库存化基本解决,销售回笼资金虽投入楼市,但仅仅投入到了对土地的储备上,而对目前的楼市供应没有直接影响,于是房价在上涨,价格不菲,造成成交量再次萎缩,是表面在表面的表象。
大家都知道,刚性需求是不可能等待两年以上的。
所以,供应一定的情况下,刚性需求的刺激作用,再次使得房价出现盘升现象。大家同样也知道,价格一旦上去,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难下降下来的。
国家统计局数字,截至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4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9%。1-8月,商品房销售额23464亿元,同比增长69.9%。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长不成正比,也足见商品房下降的可能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在长期致力于房地产业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房企投资都没有摆脱继续观望态势,表现在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4848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0.9%,比1-7月提高2.7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同期回落20.8个百分点,观望和择机将继续是目前房企的重要态度。
而一线城市近期开盘较多,有学者认为将促使楼价平抑或者下降,实际只是善良的愿望。结束观望恰恰是在6月份,房企的信心恢复是在楼市稳定之后,原来很多项目推迟开工、推迟上市的,随着稳定的楼市恢复成交信心,重新开工或者复工,这才造成开盘数在金九银十的增加,但是,对总量没有多少影响。只能改变无房可卖的局面。
一切的房市恐慌,终为一点就是“无房可售”和“无房可买”。这基本反映了政策与市场博弈过程中,行政力量的乏力,与市场监管的缺失,造成市场的困局,本身比政策的强迫性还要不顾大局,还要被动!
关于购房的人们,我的给于大家两种建议:第一、指望房价大跌的人们,你的梦想离现实太过遥远。第二、如果认为楼市会大涨,那么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又都不支持。你说怎么办呢?
所以,面对“无奈”的两种建议,我想自然也会有了自己的购房妙法。买房,适合于自己、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下手买了;另者就是想“抄底”请不要过度贪婪,因为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不知不觉中就会丧失抄底的机会。面对诸多的不可确定性,你还犹豫什么?就是不买房,也要让脑子活动起来!
假设自己是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市场的东东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影响,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楼市,稳定是主流。因为,在此市场博弈过程中,无论开发企业、投资商、机会商人、购房者、投资客、利益团体等,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市场利益。受到房价直接影响的低价因素,只要地王不断涌现和刷新,就会有更多的上升机会和下行空间,只要博弈接近平稳,自然就会接受,这就是“存在就有理由”的道理吧!
口水之后,自然还是想要重复一下我的观点:量跌价涨是表象,楼市稳定成主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