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乡村里真正关心公共事务的人非常少” - 新华每日电讯

(2014-10-24 20:11:29)
标签:

古建筑

大木殇

山西

随手拍救古建

分类: 媒体报道

“现在乡村里真正关心公共事务的人非常少” <wbr>- <wbr>新华每日电讯

本文刊登于《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10月24日第13版

 

本报记者吉玲
 
  寻访古建的过程中,唐大华每到一处都要和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乡聊聊“村史”。很多老人们告诉他,以前大村多则十座庙,小村也有五六座。
 
  据了解,以庙宇为代表的山西古建遗存量占全国的75%以上,但这些数目众多的庙宇从修建到维护,由官方出资的却寥寥无几。
 
  这些动辄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为何在过去能得到较好维护,却在物质文明更加发达的今天面临消失的境地?
 
  通过研究古庙里的维修碑刻内容,唐大华发现山西古建的维修和“社”以及“社首”有很大的关系。
 
  社是过去的民间组织。有些大村自成一个社,有些几个村组成一个社。社的首领是社首,社首与其他德高望重的乡绅组成一个领导班子。
 
  在古庙事务方面,社首主要负责办庙会和筹集资金修缮庙堂。唐大华发现,许多古庙维修碑记中,记录了村民向社里捐土地、宅基、房子和资金的细节。这是维护古庙的经济基础。
 
  “正是有社这种固定经济来源和固定的领导班子的存在,这些古庙得以长期维护。热心乡村公共事务的人士和足够的财力,是中国乡村传统文明余脉延续数千年的两个关键要素。”唐大华说。
 
  而反观现在,随着城镇化的急速进程,以往乡村中的人际关系被打破,像社首等这些乡绅阶层消失了。“现在乡村里真正关心公共事务的人非常少。在村子里,能感觉到修缮古庙的愿望大家都有,但真正来主持操办的人非常少。”唐大华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对山西多处村庄的走访中发现,失修古建所在的村庄普遍存在“空壳化”现象,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他们忆起古建造损坏前的样子,如数家珍,倍感自豪,但一提到如何修缮,都是摇头,摊手,“没钱修,也没法子!”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国有产权的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而非国有产权的文物则由产权人负责修缮,产权人没有修缮能力时,上一级政府可以支援修缮。山西的乡村古建大都是村集体产权,古建应该由村集体来修。可村集体没钱,很多村甚至是零收入,所以相关法律事实上就成了一纸空文。
 
  唐大华对“塔坚强”所在的祁县某村做了一个财力调查,乡政府每年给这个村转移支付一万多元,乡里扣完订阅党报党刊等公共费用,实际到村里时只剩四五千块钱。5个村干部,每人每月200元的工资都开不出来。
 
  “乡村关心公共事务的士绅阶层没了,空壳化导致财力和活力也没了,如果现在还想靠乡村自身力量修缮古建显然指望不上了。”唐大华说。
 
  2013年10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下发通知,将《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利用条例》列入全省5年立法规划项目,采取自愿投资保护、减免税收和开发利用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文物保护领域。
 
  据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了解,类似的省级立法在全国尚属首例。这实际上是一个求助社会资金参与古建保护的信号——家里东西太多,实在顾不过来。山西作为一个古建大省,每年的文保经费非常少,维护国保级单位、省保级单位尚且顾不过来,乡村古建根本就是无力保护。
 
  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乡村古建地处偏远,囿于交通等原因,暂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唐大华则建议,可以“使用换维护”,但这一建议同样面临着困难——古建大都是木结构,而文物机构对这些古建有严格的限定,不允许接电、用火,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很多村委会也嫌麻烦,“给他,他都不用”。
 
  “使用中烧毁是一个意外,但在荒草中塌毁却是个必然。与其让它烂在那里,不如让它投入使用,以使用换取维护。”唐大华建议。
 
  四年来,唐大华作为一个自费保护乡村古建志愿者,只能凭一己之力,将失修古建的照片发布到网上,形成舆论压力,推动当地政府加大对古建的保护力度。
 
  但从今年开始,唐大华不再单打独斗。今年年初,《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和唐大华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通过该基金面向社会募集捐款,用于抢救偏远乡村的失修古建和古建文化的推广。
 
  “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为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埋单,而是想形成一个有效的补充。国保、省保级别的古建还是应该由政府来牵头保护,数量更多的市保、县保、无保单位的则由民间公益来筹资维修保护。”唐大华说。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免费午餐创办人邓飞、民间文保人士唐大华等共同发起,致力于乡村古建的抢救和古建文化的推广,用我们共同的行动挽救文明余脉,期待您的支持!

 

腾讯公益平台: 电脑访问请点>>>     手机访问请点>>>

 

支付宝公益平台: 电脑访问请点>>>     手机访问请点>>>

 

老乡的第二封信 <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回銮寺何以如此混乱?    老乡的第二封信 <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回銮寺何以如此混乱?    老乡的第二封信 <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回銮寺何以如此混乱?    老乡的第二封信 <wbr><wbr><wbr><wbr><wbr><wbr><wbr>- <wbr><wbr><wbr><wbr><wbr><wbr><wb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休回銮寺何以如此混乱?

    微信爱心捐款           支付宝爱心捐款           拯救古建微信             爱塔传奇微信

 

基金会银行账号
户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支行;
账号:0120014210001348(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邮局捐款
单位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址:北京市朝阳区 朝外大街乙6号 朝外SOHO A座 1101室;
编:100020(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官方微博:@拯救古建
微信订阅号:拯救古建
志愿者QQ群:115112549
邮箱:mujiegou2013@163.com 

 

 ----------------------------------------------------

 

抢救山西古建:

“发现中国西斯廷”山西乡村古建壁画探寻之旅纪略>>>

垂危古建令人怜!照片全部拍摄于2014年>>>

纸上谈兵又一年:回访焦点访谈曝光的山西高平失修古建 >>>

即将逝去的容颜--急需抢救的山西古壁画 >>>

携手并肩,拯救传统文化--解读“拯救古建”项目 >>>

《大木殇》全集导引 >>>

《大木殇》跟踪回访汇总 >>>

随手拍救古建--推荐目标汇总 >>>

有抢救措施的古建筑汇总(动态更新版) >>>

二十一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一)(1~9次) >>>

二十一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二)(10~21次) >>>

十五次探访长子布村玉皇庙 >>>

断代分析:

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之唐代建筑推断(第四稿) >>>

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之唐代建筑推断 >>>

榆次西见子宣承院之宋代建筑推断 >>>

高平张福民居-山西元代民居新发现 >>>

普及知识: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建筑壁画浅析(第四稿) >>>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 >>>

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 四椽栿 >>> 六椽栿 >>>

古建筑摄影技巧分享 >>>

唐代古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

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

访古之旅:

访古七年 >>>

访古行程汇总 >>>

寻访古塔总目 >>>

访古留影 >>>

媒体报道: 更多 >>>

山西古建筑之殇 - 南方周末 >>>

荒野丹青-新民晚报 >>>

旅游卫视《善行天下-古建筑之殇》视频及拍摄花絮 >>>

唐大华:倾力山西古建保护的山东汉子--三晋都市报 >>>

文物爱好者4万里“寻访”抢救古建--新华社 >>>

古建爱好者走2497公里访古 呼吁文物保护得回应--中国新闻社 >>>

一个人的古建调查-山东古建迷乡村寻宝--北京晚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