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2014-09-04 17:22:41)
标签:

古建筑

山西

布村玉皇庙

分类: 大木遗粹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布村玉皇庙位于山西长治市长子县的布村中,其前殿是仅存的八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前玉皇庙荒置多年,所有建筑损毁严重,在媒体和网络舆论推动下,2014年玉皇庙终于得以修缮。

 

    2014年8月28日,第十五次来到长子县布村玉皇庙,修缮正在进行中,后殿、朵殿已经基本完工,前殿正在修缮中,主梁以上的构件已经全部拆除,在工地见到了项目负责人帅银川先生,经帅先生介绍,玉皇庙前殿在施工中发现多处题记,年号有元明清三代,做一个简要记录。

 

    一、槫(檩条)墨书题记

 

    在拆卸下来的多根槫上有墨书题记,这些题记上面原有其他构件叠压,不是维修拆卸的话无法看到,也正是因为有构件叠压,题记至今字迹清晰。有两种年号,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一处,明弘治九年(1496年)四处。元代有两个至元年号,元惠宗的至元年号只使用了六年,这里显然是忽必烈的至元年号,即1293年。

 

    两种年号均书写于槫上,时间相差两百年,有意思的是书写元至元年号的槫下部也出现了明弘治年号,一根槫上两个年号。这根槫的元代年号部分书写格式工整,且列出了主持修缮的众多人名,而明代年号部分只有一句话:“弘治九年郭臻檩一根榆木”。

 

    出现这种情况个人推测是在弘治年间维修时发现了元至元题记,但写有题记的旧料已不堪再用,于是在新料上重新抄录了题记,因此这处元至元题记为明人抄录的可能性大,但仍能证明元代曾有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

 

   在一处明弘治九年题记中有这样的记录:“峕大明弘治九年岁次……重修上梁记”、“会同众社人等出备木料椽檩”,可知弘治年间是大修,不是新建,出备的木料也是椽、檩等上层易损构件,而主要的梁栱结构并未改变,“上梁记”三个字并非真的是改动主梁,古人把安置最高处的脊槫统称为上梁,实际上是屋子的木框架合拢的意思。

 

    元代题记有明代补记嫌疑,其表达的内容与明代题记相同,是维修不是新建。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玉皇庙前殿元代题记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同一根槫上的明代题记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记录工整的明代题记

    二、瓦作题记

 

    在前殿拆卸下来的瓦作中发现有清康熙四年(1665年)开工题记,说明清代曾修缮过屋顶。

 

    一处传承上千年的建筑,需要历代不断维修才能流传到今天,这些题记都是大规模修缮留下的,日常的小修小补没有留下题记或已遗失,信仰不断,修缮才不会断。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刻有康熙题记的瓦

 

    三、人字叉手

 

    据帅先生介绍,在拆卸平梁、叉手、驼峰、蜀柱等构件时发现驼峰与蜀柱间无榫卯,驼峰是平置在平梁上的,也就是说驼峰和蜀柱是有可能是后推上去的,难道这会是高大上的人字形叉手?

 

    现存古建中唯有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使用了脊槫下没有驼峰、蜀柱的人字形叉手,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的南禅寺大殿在七十年代维修中发现拆卸掉瓦作后蜀柱与脊槫自动脱离,且驼峰与平梁间亦无榫卯,推测驼峰和蜀柱是后加的,维修时去除。除这两处之外再没有人字形叉手的应用实例,另外敦煌唐代壁画建筑中均采用人字叉手,无蜀柱、驼峰的使用,因此人字叉手被视为唐代建筑特征。布村玉皇庙前殿这一新发现能够进一步证明其唐代特征。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拆卸前的布村玉皇庙前殿结构,标出了各部件名称

    四、“皿板”

 

    玉皇庙前殿前檐两角柱与栌枓之间有一块垫板,过去认为是皿板,这次维修中取下,发现并非一块完整的板,而是中间开有槽,应为躲避柱头与栌枓间的榫卯,从这个结构看很可能是在后代维修中加上去的,增加升起的垫板。由于皿板没有留下实物资料,我们无法确定真正的皿板是怎么安装上去的,或许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有待考证。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拆卸下来的两块柱头垫板

    五、驼峰

 

    玉皇庙前殿的几只托平梁和系头栿的驼峰都有对接的痕迹,这次维修取下后得以证实,两段驼峰通过榫卯连接,上下段卷杀采用不同手法,显示不是同一时期所为,加高驼峰目的是增加屋顶举折,唐构屋顶低矮,不易走水,容易渗漏,加高驼峰增加屋顶坡度以利走水。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两段式驼峰,卷杀明显不同

    六、庙名

 

   在玉皇庙前殿正前方,有一块八角形石构件埋在大殿正中的位置,上面有卯槽,显示过去有多层,现在上部已遗失,从八角形的基座看可能是一座石经幢或石塔,我们现在常见到的经幢大多是在殿左右各一座,对称布置,这种布局多出现在宋以后,唐代会是什么样子呢?实例很少,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前只有一根经幢,位于大殿正中,殿与经幢年号都明确,河北邯郸北响堂山常乐寺也是在殿的正中立一座小型石塔,塔是唐代风格,或许唐代流行在殿的居中位置立塔或幢,而宋以后逐渐变成两侧各一的对称布局。

 

    如果玉皇庙前庙这块八角基石是经幢或石塔,那是佛寺才有的配备,与道教的玉皇庙不符了,但是我们深究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玉皇庙这个名称来自民国十四年维修碑,这也是全庙留存下来的唯一一块碑刻,距唐代已经间隔了一千多年,期间寺院有可能变更过用途,从佛寺改为玉皇庙,遗憾的是新发现的元明清题记中均为出现庙名,这块八角基石也没有挖掘,玉皇庙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揭开迷雾。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修缮玉皇庙靖哥哥也是捐了钱的


 

    现存的八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全部经过后代改造,程度不一,古人在修缮中会加入一些当代的做法,那么如何判断其建筑时代呢?首先木结构建筑断代主要看它的大木框架,梁、柱等等,而椽、槫、砖、瓦、门窗等视为耗材,历代多有更换,不作为断代依据;其次大木框架主要考虑的是主梁、枓栱、柱网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梁栱结构,玉皇庙前殿柱头无普拍方,第一跳里外转都是华栱,梁头出第二跳华栱,这是明显的唐代特征,其后的五代及宋留下众多实物,无一采用这种结构,而仅存几座的唐代建筑中有多座采用这种结构,虽经历代维修,布村玉皇庙前殿的主体框架及梁栱结构仍保留了唐代特征,仍可断为唐代建筑。

 

    以上就维修中发现的几点新信息做个简要记录,详细信息等维修完成后参阅帅银川先生的维修报告吧,玉皇庙继续神秘。

 

山西长子县布村玉皇庙前殿修缮中的几处新发现
2014年8月28日与项目负责人帅银川先生、《南方周末》记者雍兴中在布村玉皇庙留影

 

    历次到访布村玉皇庙>>>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拯救古建公益基金”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免费午餐创办人邓飞、民间文保人士唐大华等共同发起,致力于乡村古建的抢救和古建文化的推广,用我们共同的行动挽救文明余脉,期待您的支持!

 

腾讯公益平台: 电脑访问请点>>>     手机访问请点>>>

 

支付宝公益平台: 电脑访问请点>>>     手机访问请点>>>

 

  五次探访榆次庄子圣母庙     五次探访榆次庄子圣母庙     五次探访榆次庄子圣母庙     五次探访榆次庄子圣母庙

     微信爱心捐款              支付宝爱心捐款           拯救古建微信              爱塔传奇微信

基金会银行账号
户名: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开户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紫竹支行;
账号:0120014210001348(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邮局捐款
单位名称: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址:北京市朝阳区 朝外大街乙6号 朝外SOHO A座 1101室;
编:100020(请务必注明捐给“拯救古建”)

 

官方微博:@拯救古建
微信订阅号:拯救古建
志愿者QQ群:115112549
邮箱:mujiegou2013@163.com

 

------------------------------------------

 

抢救山西古建:

纸上谈兵又一年:回访焦点访谈曝光的山西高平失修古建 >>>

即将逝去的容颜--急需抢救的山西古壁画 >>>

携手并肩,拯救传统文化--解读“拯救古建”项目 >>>

为了改变 - 写在呼吁抢救山西古建两周年之际 >>>

幸福 >>>

《大木殇》全集导引 >>>

《大木殇》跟踪回访汇总 >>>

随手拍救古建--推荐目标汇总 >>>

有抢救措施的古建筑汇总(动态更新版) >>>

抢救山西古建筑我只相信眼见为实 >>>

二十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一)(1~9次) >>>

二十次山西访古行程汇总简记(二)(10~20次) >>>

十四次探访长子布村玉皇庙 >>>

断代分析:

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之唐代建筑推断(第四稿) >>>

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之唐代建筑推断 >>>

榆次西见子宣承院之宋代建筑推断 >>>

高平张福民居-山西元代民居新发现 >>>

普及知识: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建筑壁画浅析(第四稿) >>>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 >>>

早期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 四椽栿 >>> 六椽栿 >>>

古建筑摄影技巧分享 >>>

唐代古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

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

访古之旅:

访古七年 >>>

访古行程汇总 >>>

寻访古塔总目 >>>

访古留影 >>>

媒体报道: 更多 >>>

荒野丹青-新民晚报 >>>

旅游卫视《善行天下-古建筑之殇》视频及拍摄花絮 >>>

唐大华:倾力山西古建保护的山东汉子--三晋都市报 >>>

文物爱好者4万里“寻访”抢救古建--新华社 >>>

古建爱好者走2497公里访古 呼吁文物保护得回应--中国新闻社 >>>

一个人的古建调查-山东古建迷乡村寻宝--北京晚报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