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之痒:斯柯达需要中国

(2009-05-14 20:39:46)
标签:

滾滾車輪

汽车

斯柯达

三年之痒:斯柯达需要中国

文/滾滾車輪

新浪汽车版权所有

 

三年之痒:斯柯达需要中国

 

转眼之间,上海大众斯柯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已近三年。这三年,斯柯达经历了从品牌认知到品牌建立再到品牌发展的三步骤,实际销售时间不到两年,累计销量超过了13万台。这对于一个当初消费者几乎陌生的汽车品牌而言,能取得这个业绩已然不俗。自最初上海大众将斯柯达引入国内以来,这个品牌已经获得了很大的突破,品牌形象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旗下经销商也已超过200家,并继续保持着销量增长的良好态势。

 

2008年,斯柯达汽车公司全球董事会主席荣海德(Reinhard Jung)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如果我们在2012年完成全球100万销量的话,中国市场一定是斯柯达汽车最大的市场。”一年之后,斯柯达销售与市场董事弗雷德·开普勒(Fred Kappler)不得不承认:“单单从今天的市场表现来看,中国已经是斯柯达全球最好的市场了。”

 

三年之巅是成果

 

确实,斯柯达离不开中国,三年的发展已经让这个品牌日趋成熟。2009年第一季度,上海大众斯柯达26%的增幅,高于中国乘用车市场13%的整体增幅整整一倍。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斯柯达在中国的销售业绩达到了巅峰,明锐的销量达到历史最高,为8081台,同比增长33.2%,环比增长25.4%;晶锐亦是,为2070台,环比增长77.2%。从中可以看出斯柯达车型强劲的增长力,三年之巅的成果显示,斯柯达需要中国这块市场来完成其全球的销售目标。

 

上海大众斯柯达走的是稳步发展的战略,一年一款车型,从明锐到晶锐,从晶锐到昊锐,是斯柯达步步为营策略的显现,明锐打品牌,晶锐传理念,昊锐提形象,从A到A0到B级市场的一步步打拼,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柯达。2009年是关键的一年,尽管2008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斯柯达总部的预想,但按计划今年是斯柯达在中国的第二个品牌年,能否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品牌阵营,全看今年的表现。

 

不利局面待改观

 

但是,当前对于上海大众斯柯达来说仍有很多不利局面,产品线的不完整使得明锐担当了斯柯达到目前为止的所有销售主力,上海大众斯柯达的品牌形象被简单地等同于产品形象,这对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利的;同时,晶锐对品牌的贡献量并不大,销售业绩还未达到市场预期;且在销车型也偏少。

 

对这些局面,基本完全要靠今年年底上市的B级新车昊锐来改观,这款车的任务有三:一是拔高斯柯达的品牌形象,改变消费者对斯柯达的印象等同于明锐;二是提升斯柯达品牌的整体销量,分担明锐肩负的销售重任;三是丰富产品线,扩充产品阵容,打入空缺的B级车销售市场。但是,产品并不能完全涵盖企业发展,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渠道建设和经销网络扩充,并提升服务也都是上海大众斯柯达的任务所在。

 

 

斯柯达需要中国市场

 

中国这块肥沃和极具潜力的汽车市场,是全球所有汽车品牌都垂涎的巨大蛋糕,只要品牌建设得力,车型质量出色,市场定位准确,目标客户清晰,渠道建设有力,那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业绩一定会让厂商满意。对于这块市场,谁都不愿缺席,尤其是斯柯达这个急于发展的品牌,未来的斯柯达,“主场”也一定会在中国。

 

“滾滾車輪”原创,新浪汽车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

 

 笔者联系方式  QQ:629236625  MSN:kimiloveaudi@sina.com  E-mail:kimiloveaudi@foxmail.com

 

 阅读推荐:

4月销量总评:增幅放缓 热点持续

4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0万以下轿车

4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5万以下轿车

4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25万以下|以上轿车

4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SUV、MPV

3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0万以下

3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5万以下

3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25万上/下

3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SUV、MPV及车企排名

中国3月车企销量总评:前十车企增三成 

解读《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汽车业再次腾飞

奇瑞正在带领中国汽车起义(四品牌战略分析)

凯美瑞应郑重向26万消费者致歉

定价偏高的领驭将成下个桑塔纳

克莱斯勒:美国之痛 中国之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