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轻秋』问余何适 天心月圆花满枝°

标签:
情感 |
分类: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见到这幅图,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天心月圆”。我总在矛盾中寻找和谐的音符,而且并不承认这是向现实的某种妥协。很简单的道理:口渴了,你会想着喝水;疲倦了,你会想着休息。这是身体的需要,你会想尽办法满足它。自然性如此,体现在社会性上就是与周围的人事物相处融洽。 个性如何适应共性?应该是大一那年。常年呆在家里,适应集体生活真不容易。县城的女孩居多,市区的女孩较少。地头蛇反而成为弱势群体,她们倒是极其习惯的分帮结派。还好,在诸如此类的繁复关系中我依然游刃有余。也开始,由关注自身到留意旁人。或者,这也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吧? 天心月圆是一句佛偈,那是弘一法师60岁那年写下的:“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你听过《送别》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词作者是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在这首歌中,几乎汇集了中国送别诗中常见的所有物象: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有人说,这不是寻常意义的送别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人的生活分为三层:一层是物质生活,就是衣食;二层是精神生活,就是艺术;三层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百度得知)。弘一法师在俗时的学生丰子恺说:弘一法师并非“走投无路,遁入空门”,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也许,我们更能记住“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的临终绝笔。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