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真诚
陈真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249
  • 关注人气:12,3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真诚:央企退出对楼市影响有多大

(2010-03-27 16:35:56)
标签:

房地产

房价

别墅

地产

地价

土地

地王

理财

股票

产经

楼市

房产

分类: 我举手并没投足

陈真诚:央企退出对楼市影响有多大

文/陈真诚

(载201032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http://www.clr.cn/front/read/read.asp?ID=190881

 

  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发布会表示,确定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为16家,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要加快调整,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退出房地产业务。有不少人认为,央企退出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不小影响,或能借此遏制地价、房价上涨。其实,这种想法过于简单。

  首先,《公司法》是约束企业行为的基本法规,也是评判其行为对错的依据。从这个角度讲,央企高价拿地,并不违法,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是一种行政行为。央企虽因行政行为退出房地产业务,但依照《公司法》,依然可以通过资本渠道,涉足房地产开发经营,这不是一道行政指示就可以堵住的,如何监管和规范,国资委没有明确。

  其次,央企没有被设定退出时间表,要等到“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才会退出。这个时限有很大弹性,理论上可以是“很久”以后,因此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再则,保留的16家央企,将来还可以继续成立控股公司,这样房地产业的国企数量还可能增多。再说,保留的16家央企2009年在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央企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占全部央企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国资委的这一统计表明,央企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企业,从另一个方面说明78家央企退出,对央企占据的房地产领地的影响也不大,进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大。

  应当说,就央企高价拿地,创造“地王”的问题而言,原因除了企业资金雄厚外,关键还是机制使得其经营者涉入房地产风险不大,包括企业行为被处罚可能性小、企业决策层、操作者利益不受影响等原因。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要遏制央企非理性拿地,国资委就必须完善对企业决策者、操作者经营行为的规范,让央企与私企面临同样的经营风险,这样地产领域的竞争才会更理性、更公平。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请注明具体事宜,限工作联系。欢迎加入QQ群“全国土地项目交易所”(群号48719930):此群为全国土地、楼盘项目供需双方、投融资等机构人士提供一个专业的研讨、信息沟通、交易平台。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单位名,以便放行。无关人士免入,否则,事后也会被请出。]

 

阅读推荐:

“行业意见领袖”背后的故事

房地产调控偏方效果有限

资源性非民生地产依然值得投资

默认保护地价房价上涨有悖公平正义

调控房地产政府再跳摇摆舞

预售制度可能被取消或调整

八大因素证明土地调控还将加码

从两会迹象分析房地产调控趋势

土地招标暗标制受欢迎值得推广

投资回报率是道坎

“海南热”再次警示房地产泡沫

结合两会分析房市调控政策

国家经济与百姓生活谁服务谁

浑浊土地市场背后充斥歪门邪学

中国房地产泡沫比迪拜严重

海南泡沫破灭加速全国房市调整

海南泡沫或致物业税提前开征

央行或因经济外交策略提前加息

土地调控将越来越严

两会后房地产调控将深化

房市遭遇退房滞销过剩三难题

别让海南变成坏榜样 

哪些地区或将试点物业税

物业税或成房市调控新工具

2010年房价下降将成大势

警惕银行地产风险互动爆发

中国迪拜风险最高的十地区

地方政府拿走超六成信贷财政负债

压垮高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

物业税从持有第二套房开征

房市正上演一场阴谋

房价或继续调整3年左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