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阿冈
从第一期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开始,2年来我第一次有为湖南卫视电视节目写评论的冲动,无奈那段时间忙着赶稿交活,一天要码字12小时以上,实在无暇再写旁的文字。
但我心里很清楚,自从湖南卫视2009年快、2010年快男、2011快女节节滑坡进入低谷以来,《我是歌手》成了湖南卫视目前唯一可以对抗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和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歌唱类节目。

在我看来,《中国达人秀》是平民草根多技艺类选秀平台,《中国好声音》是草根和未成名歌手的歌唱竞技平台,而从《我是歌手》至今播放的这几期节目来看,它将自己定位在“中国职业歌手专业唱将的竞技平台!”(偶像非实力歌手都无法进入门坎)
首先,歌唱实力稍微弱一点的歌手恐怕无法在《我是歌手》这个节目里撑得住几期。
陈明应该算是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红流行歌星中唱功、表演、台风等等都不弱的女歌手了,她对歌曲的演绎一向都有自己的诠释能力和理解;然而她在《我是歌手》这个节目里,不论是第一期生病,还是后面病愈后的表现,都显得有点稍弱,致使她在第一轮紧随黄贯中先生之后出局。可见,《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平台对歌手要求有多高。
音准没问题、节奏没问题、歌唱技巧娴熟、演唱有感染力、歌曲情感表达准确……这些对一个职业歌手来说,不过是地基,只是最最基础的基本功,就好比开车你要懂得档位、刹车、油门和方向盘一样。
第二层次歌手唱歌时候对歌曲的理解能力、个人对歌曲的诠释、演唱过程中的细节处理、歌曲转折点的个性化设计……这些是一个好的职业歌手渐渐显露个人光芒的必备武器。说实话,从看过这么多期的《我是歌手》中,我发现能上这个节目的歌手,无一例外至少都具备这种第二层级的能力。
然而,真正要成为一个杰出优秀的歌手,还必须要具备第三层级的秘密武器。你的声音有没有足够的个人特性?你声音高中低音的匀称度是否非常好?你在诠释别人的歌曲时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情感和演绎方式打上听众都能识别的个人符号和风格?你是否能把传唱多年的老歌注入新的精神和新的情感因素?……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杰出优秀的歌手。
而最终如果能够打通歌唱的任督二脉,自己慢慢摸索出一套新的演唱风格、能够自成一派、甚至自创曲风,那才能够朝着大师的巅峰位置迈进。
能登上《我是歌手》这个节目舞台的,最少都必须达到第二个层级水准的职业歌手,他们都身经百战,经过多年的历练。象齐秦这样的歌手,几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华语流行歌坛的领军人物,一领就是二十年;而后来加入的林志炫,也是当红二十年以上;黄绮珊虽然没有大红大紫过,但也有自己不错的作品和唱功,羽泉、沙宝亮、陈明、周晓欧、黄贯中这些歌手也都二十年以上的歌唱经验;而新一辈的职业歌手,象尚雯婕、杨宗纬两位虽然是选秀出身,但绝对是选秀歌手中实力雄厚的唱将级佼佼者。
可见,《我是歌手》是一个不相信任何借口的实力派唱将的角斗场,实力稍微弱那么一点点,表演时稍微显露瑕疵稍微露怯,就立刻会成绩迅速滑坡,甚至淘汰出局……其实,这就是流行音乐市场一贯的残酷本质,它从来不相信眼泪和借口,只看你的实力和呈现!

其次,《我是歌手》的评选机制是500位现场歌手听完7位歌手全部演唱之后即时投票排名次,这点能够相对真实而又相对直接对每一位歌手的现场表现给个相对客观的评价。然后几场评分平均,按照末位淘汰制让最后一名谢幕,这也非常符合流行音乐市场的规律。
所以,每次我在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时,我仿佛都在看华语流行歌坛市场竞争在那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集中上演。《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几乎可以说是流行歌坛的微缩景观,它用7个歌手的一场PK,来上演华语流行歌坛经年不变的厮杀。不管真假,台下个个歌手都惺惺相惜、彼此夸赞,然后一上台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用吃奶力演唱(每次我看到黄绮珊飙高音时候脖子上怒暴起来的一根根青筋,我都在想:她得有多么渴望胜出啊!)。

第三,《我是歌手》的经纪人制,也从一个角度展现了华语流行歌坛的工业化运作的一个层面。虽然这个环节由于湖南卫视为了增加自己台里主持人的曝光率,玩命让这群彻底的外行装模作样地冒傻气乱现,有点显得画蛇添足的败笔,但毕竟这个环节的企图出发点不错,向外行的听众观众展现唱片业运作的一部分真相。
但好的出发点未必就能有好的结果,所以节目组如果想用这个环节给节目锦上添花,拜托别再让这帮喜剧主持人们再像主持综娱节目一样无厘头地扮小丑好吗?
唱片业的经纪人没有一个是弱智的,他们都是冷酷的猎鹰,不是精通音乐就是精通生意,外表嬉皮笑脸内心冷酷凶猛,对签约歌手时而狠命压榨时而护犊溺爱百般宠护,几年几十年坚持下来才可能捧出那一个个一线歌手和领军人物,他们但凡策划能力、眼光、创新思维和音乐鉴赏能力稍微弱一点点,都早被整个流行歌坛市场淘汰出局了。你节目那无一例外一帮弱智白痴的小丑行径,让无数观众以为是个白痴只要懂得拍歌手马屁耍宝卖萌扮痴就能当一个好的经纪人。你这是在给原本低靡的流行歌坛添一块砖的同时也狠狠拍一块砖。

《我是歌手》还有第二点让人极其受不了的是,原本是要展现舞台背后的幕后花絮,为了撑时间,结果弄得无比漫长和累赘。上个星期,我早早转台来看,结果十分钟前戏过去了,主持人都还没有上场,我只好转台,等唱歌时候再回来;而前几期最后宣布结果的时候,一个名次车轱辘来车轱辘去念了4遍还没有念出歌手名字。真是哭笑不得,戏剧性和悬念不是这么弄的,我求导演组集体补习一下希区柯克的电影好吗?求你们了,即便是要撑时间,也要懂得,一个悬念不能同时重复三次以上,即便非要重复三次以上,一定也要用三种不同方式来表现,观众的胃口才能始终悬着吊着。
我对《我是歌手》节目在各种漫长前戏和广告中不小心插入了七首歌的行为算是足够包容和忍耐的了,我身边几个最初两场和我一起追看节目的朋友,他们早已不再追看电视节目,只不过在播出后上网找视频,跳着看唱歌和部分花絮和结果。
在网络视频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你高估了你观众的耐心,那么他们就会转去更灵活的网络视频平台去看节目,这样你的观众就会从你的电视机屏幕前流失,你会对不起你的广告赞助商。所以,这个节目如果想成为持久的一流的歌唱竞技节目,节目幕后团队还是需要检讨和调整节目内容的配比。歌唱和幕后时间配比是六比四恐怕是观众耐心的底线,而五比五就会开始流失非粉丝观众,如果是反过来的四比六,那么一定会有一部分粉丝观众也开始流失了。何况你的悬念氛围营造手段实在太单一了,《中国好声音》好歹有四把旋转椅、有四个导师丰富的表演交流和瞎贫、有选手哭天抹泪的诉苦等等来调剂,你有什么?若不展现专业,就要展现趣味,这才是观众想要看到的!

最后,我要提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我是歌手》还只是一个二流的歌唱竞技节目,它的水准还没有达到05、06超女、07快男和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水准!
为什么?
因为作为一个以歌唱为本体和灵魂的音乐竞技节目,《我是歌手》没有向观众展现正确而科学的音乐鉴赏观念。在过去的节目里,它对黄绮珊夸张而过分的吹捧,一步步把电视机前的观众往“高音为王”的歧路悬崖上引导。
我从来不否认黄绮珊有高音,而且她唱功也确实不弱,值得欣赏。然而,唱将和唱匠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她必须用恰到好处的配比来诠释自己对音乐歌曲的情感理解,黄绮珊除了第一场演唱的歌曲深深打动无数人,后面很显然因为她求胜心切也对自己的高音太自负地依赖了,所以基本上玩命地选高音突出的歌曲,而且一开口就已经在为进高音做蓄势准备了,这样的歌唱,又如何能够完整而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真正精髓和灵魂呢?
黄绮珊在演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时,我悲伤地怀念着惠特尼休斯顿,心里暗暗祈祷:她干脆就再唱得烂一点,看看能不能把惠特尼休斯顿从地下气活过来!上一期她演唱罗绮的《回来》,基本上高中低音就像三个歌手分别用自己不同的腔调在瞎唱同一首歌,导致微博上无数人感叹和怀念罗绮版本的《回来》,立刻无数人找出来重听,好洗干净被黄绮珊刚刚污染的耳朵和玷污的这首《回来》;更匪夷所思的是,她竟然一致得到弱智主持人的惊叹和现场观众的认可成为第一名,而林志炫动人心魄的歌声却得了个第三名。你这样用节目在向观众传达什么?

《我是歌手》,如果你要想和《中国好声音》真正抗衡,如果你真的想成为升级版的歌唱竞技节目,如果真的想让中国的职业歌手、专业音乐评论人和普通观众都共同尊重和仰视你,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一流的好节目,拜托拜托,先从音乐观念开始修理起!一个歌唱节目的真正灵魂和价值,来自于它对音乐的正确领悟和对观众的正确引导,否则它就一文不值,再花哨喧哗,也会飞快成昙花烟灭!
当然你可以说你的结果是现场500观众评选的结果,但请问你确定你们放进去的这500个观众能真的代表中国13亿听众的音乐市场?你确定你节目中对高音膜拜般的渲染没有潜移默化地暗示影响他们?
高音漂亮如惠特尼休斯顿、席琳迪翁和碧昂斯,她们有把自己的高音当做唯一的拐杖来横扫格莱美和世界歌坛吗?玛利亚凯利稍微比她们多依赖她的假声和高音一点,结果呢?!人类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已经证明了一个永恒的真理:高音是音乐的一部分,它绝对不是音乐光彩的全部。
以上这段话,对《中国好声音》和所有歌唱竞技类节目同样有效!
衷心祝愿未来的《我是歌手》能够和湖南卫视一样,渐渐端正对音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比我这种门外汉更懂音乐精髓的节目,向观众传达更加准确而科学的音乐观,成为一个真正一流的音乐节目和真正一流的地方卫视,而不是以收视率来遮掩缺陷的自我原谅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