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雕塑的纹路》之:夏之遐想:生活的加减法(组图)

从玖月奇迹看选秀歌手走红条件
文:阿冈
前晚,在北京保利剧院看玖月奇迹2011保利演唱会时,遇到司马平邦、周小白、韩浩月等几个平时交流多的博主,几个人都不约而同感叹:如今选秀歌手挤满江湖的大陆流行歌坛,玖月奇迹这样颇有学院派气息的组合能杀出一条血路,确实也算是奇迹了。

这几年选秀歌手的陆续走红,一不小心就把很多人的思路带沟里去了:未来流行歌坛到底会是草根选秀歌手的天下?还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歌手的天下?
这个思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不觉把“选秀”和“专业”“实力”给对立起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选秀歌手的“草根性”和职业歌手的“专业性”对立起来的,以为歌手只要草根选秀出身,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唱不好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张不了口,象今年某快女一样,一首歌从头念到尾都念不准也理直气壮,一首难度那么低的《对你爱不完》把歌词忘掉一半也一样平安无事,好像只要你参加草根歌唱选秀,你就不需要歌唱能力和专业素养了,只要能炒红就够了。
这样的迷失,又怎么可能让选秀市场江河日下呢?没错,只要老百姓还在听歌,歌唱就有市场、歌唱选秀也就有市场,但是如果你把歌唱的本和末倒置了,结局就是让老百姓更加迷失更加标准混淆,最终你捣坏的不仅仅是选秀市场的规则,同样也捣坏了音乐整体市场的根基!城楼都不是别人攻陷的,都是自己自坏了长城垮掉的!

其实,草根和专业从来都不应该是对立的!想在流行歌坛上走得更远,你可以草根出身,但你的歌唱能力绝对不能太草根。不管你是草根出身还是科班出身,如果你的歌唱能力太草根太不专业,那你最多只能混成选秀艺人或者偶像艺人,而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职业歌手。
大家大概忘了,李宇春是川音科班出身的、周笔畅是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尚雯婕、张靓颖两人虽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她们的声音条件、唱功和音乐素养比大部分科班的歌手都高,后面的谭维维、江映蓉、魏晨等人也是学音乐专业的,而苏醒、张杰、陈楚生、李霄云、黄英等人,他们又比哪个科班出身的歌手能力差了呢?

这个问题落在了玖月奇迹的身上,我发现也得到了神奇的辩证统一。
玖月奇迹组合里的两人,男生王小海没有学过音乐专业,应该算是绝对的草根,而女生王小玮则是中国首位双排键硕士研究生毕业,科班得不能再科班了,另外他们又是2008年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也是草根平民选秀节目出身的,所以再也没有比他们更能统一“草根”与“专业”之争的标准答案了。

其实,从玖月奇迹身上,可以归结出新生代选秀歌手要想在流行歌坛立足走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专业实力、个人特色和关注度。
而归根结底,专业能力和个人特色还是职业歌手的“本”,而炒作和关注度只是有本则久无本则虚的“末”而已!
没有专业实力的歌手,是唱不了多远的,你再包装再炒作再粉饰,一到了录唱片、唱现场,就会虾米了。小玮是唱民歌的,而小海练过美声,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融会贯通,小海的音域和高音可以跟孙楠一比高下,而小玮当宋祖英演唱会嘉宾的时候,两个人一人一句合唱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分得出哪句是谁唱的。

而玖月奇迹能红起来,恐怕他们的组合特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王小玮的双键盘硕士在中国是第一个,手弹脚踏都成琴的演奏方式让人眼睛一亮,记得第一次在《星光大道》上看他们表演的时候,感觉像是一个在琴键上跳舞的精灵,没有人不觉得赏心悦目新奇百出的。而王小海一直努力在走一条经典老歌全新翻唱的路子,他们把各种经典老歌进行全新的二度创作,有些甚至留一半老歌创作一半新曲,融会在一起,也让人颇有新意感。前天晚上保利剧院上演的玖月奇迹2011北京演唱会的曲目,大部分就是这样的经典新唱的曲目。

有了专业实力和个人特色这两把利剑,你不炒作,同样可以积累培养出足够的关注度。前晚我那九零后的妹妹跟我一起去看的演唱会,到了演唱会结束了,还不肯走,她瞪着眼睛问我:“啊?这么快就演完啦?”她说象我堂嫂和我妈她们要是能来看,不知道会喜欢成什么样。
我突然发现,玖月奇迹也许不是快男快女粉丝人群的偶像,但是他们的适应度也许更宽,上到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下到九零后零零后,都会有喜欢的人群。如果他们能做出一张比凤凰传奇更有新意质素更高的传唱度专辑,那他们能在新生代流行歌坛的组合领域里站稳自己的位置。
PS:个人小小建议——如果可以找人设计,设计一块跳舞毯一样的外接软键盘,然后连接到王小玮的那些键盘上,这样可以让专业编舞老师编一些舞蹈动作,让王小海和王小玮两人一起在那块键盘毯上跳舞,而他们舞蹈动作踩的不同区域可以发出不同音节的琴音或者和声,这样两个人配合起来的合作就更加有独创性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阿冈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