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5/97/CD/CD.jpg
一位老伯在简易房里做饭 (文中图片均由浦江客在都江堰拍摄)
感谢新华博客首页推荐
感谢文学博客网首页推荐
感谢冰点莲子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推荐
感谢博客日报首页[博客报道]头条推荐
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走在都江堰市区的蒲阳路上,车来车往,行人不少,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平和。然而沿街随时可见道路两侧兰色或灰色的围墙里边严重垮塌的各类建筑物和墙体开裂、局部坍塌的居民楼、商务楼静静地站立着,仍然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5.12”那幕悲天恸地的惨剧。
今年三月的一天,随团去看望了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的同事们。行色匆匆之间,也去看了一下市区受灾情况,视觉和心灵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3月20日我曾发布过一篇博文《重访都江堰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同时,也对灾区人民灾后生活和愿望有所体会。
在这座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的旅游城市中,我们看到灾区群众的笑容一天天多起来,到都江堰来旅游的游客也一天天多起来,灾区的经济也在一点点复苏。我们在街头、在板房居住区、在农家乐、常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笑容。有些虽然只是浅浅一笑,但却让人感到格外温暖。笑容来自对未来的期盼,也来自对灾区重建的信心。
我们在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的同志带领下,察看了即将开工建设的综合商住“壹街区”地块。在一家已经关闭的工厂附近,我们访问了一处灾民简易居住房小区。见我们一群人进入小区,几个热情的老妈妈便走向前来打招呼。闲聊之间,我们知道居住在这个小区里的居民,大多是原居住在市中心住宅小区的。地震中房屋损坏后,政府立即动员他们撤离,住进了帐篷,后来就搬到了现在居住的简易板房。我们看到,小区里每套居住房门旁都贴着居住人的房号、姓名,井然有序。一排房有一间厨房,大约6家人家在这里做饭烧菜。一个小区里建有一个公共厕所。老人们说,住在简易房比住帐篷好多了。她们说,那段住帐篷的日子实在是非常难熬的。震后余震不断,大伙担惊受怕。又遇上夏天来临,帐篷里气温比外面还很高,下雨天积水又经常漫进来,日子过得很艰难。现在住进了简易房,能舒舒服服地睡在床上了,安安心心吃上一顿饭了,洗衣服晾衣服也有地方了。老人们说,现在遗憾的是小区里没有洗澡的地方,洗澡要到很远的城里澡堂,很不方便。老人们用充满期盼的言语对我们说,她们盼望早日能够住到新建的住房里,过上以前一样的安安稳稳日子。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5/97/CB/CB.jpg
①图为都江堰最大的简易板房小区外景。
②图为我们在小区拍摄到的一家居民住房,简易的家具、家用电器基本都有,就是没有电视机。(点击看大图)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2/7B/C3/C3.jpg
③图为简易板房的过道,每家门旁都贴着居住人的房号、姓名,井然有序。有些人家门前还放置着一些花草,可见灾区百姓即使在困难日子里也充满着生活情趣。(点击看大图)
④图为小区街道。孩子们读书去了,年轻人上班去了,老人们安逸地闲坐着聊天,还能为小区看个门呢。(点击看大图)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5/A4/FB/FB.jpg
⑤图为简易房前居民在晾晒衣服。(点击看大图)
⑥图为路边“农家乐”里,游客们在休息打牌。作为旅游城市,市民们开设着不少私营的餐饮店,一些没有损坏或损坏较少的餐饮店开始恢复营业。 (点击看大图)
在指挥部同志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正在规划设计中的都江堰的“壹街区”。规划中的“壹街区”位于都江堰市二环路北段以东、蒲阳路干道以南交接处。我们在现场看到,一条清洌洌的小河穿越而过,倒塌的厂房留下残垣碎瓦。这里原来是已经有将近50年历史的锡成纸厂,几年前停产歇业,地震中又受到了严重破坏。由此,锡成纸厂有望成为“壹街区”的商业核心地带。据介绍,它的旁边将出现一条长1公里的步行街,体现街区的文化品位。对毗邻的蒲阳河将通过截水、引水,在街区构建一个大规模的人工湖。将来,“壹街区”里到处都是水,水上架起十几座桥,创造出居民亲水的和谐氛围。指挥部的同志介绍,这些日子他们正在和都江堰的同事们日以继夜的奋战,争取“壹街区”在5月12日正式开工。到明年,3万多名灾区群众就有望在这片都江堰最集中、最完善的安置点内迎接新生活。临走时,我们一行都有这么一个愿望:两年后,能再来都江堰看看“壹街区”,看看都江堰人民的新生活。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5/97/CC/CC.jpg
⑦图为蒲阳河。清洌洌的蒲阳河畔将矗立起一座崭新的人间乐园。(点击看大图)
⑧图为都江堰市锡成纸厂一座厂房。坍塌的老厂房将被拆除,这里将建起“壹街区”综合商住区。(点击看大图)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22/85/38/38.jpg
⑨图为正在修建中的都江堰市公安局大楼。据介绍,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就是在大楼前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指挥全国抗震救灾斗争的。现在正由上海建工集团进行加固改建。(点击看大图)
⑩图为都江堰市区一座正在开工建设的工地。如今,都江堰到处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点击看大图)
离开都江堰后,心里一直牵挂着这座多难而又美丽的城市。昨天,从报纸上看到了来自都江堰的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上海援建的首所永久性学校——绿地土桥小学5月9日上午启用,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参加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崭新的教学楼、图书室、食堂、200米标准塑胶跑道、2个羽毛球场、1个篮球场……所有的课桌、板凳、黑板等教学设施也都是新的。
——“生命之路”蒲虹公路半幅打通。
——已开工的205个单体工程,120个已经结构封顶。
——10万亩现代农业园集聚区已经规划完成。
——可容纳市区1/8人口,面积1平方公里的综合商住“壹街区”即将开工建设。
——都江堰的就业率已升至81%。都江堰有32万劳动力,地震后统计,失业率高达86%,有28万人失业。通过上海援建方与都江堰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为止,17.8万人实现就业,目前就业率已经提高到81%,3万个零就业家庭到去年底只剩200多户。经过双向选择,目前共有2800多名都江堰市民前往上海工作,当地上海援建项目安置就业的人数也已接近5000人………
今晚,我在遥远的上海,想念着简易板房小区里的那些大爷大妈们,不知今天他们(她们)是否还在那里生活着,不知他们(她们)的洗澡问题是否解决了,不知他们(她们)什么时候能能够住进新楼房……或许,对于那些从废墟中爬出的百姓而言,忘却就是最有效的疗救,重过寻常生活就是最大的抚慰。全家住进一间新房,干干净净洗个澡,踏踏实实睡个好觉,安安稳稳看个电视,子女们能找个好工作,孙儿们能有个学校读读书,让日复一日且日见起色的寻常生活,去慢慢浸润被灾难折磨得麻痹和粗粝的神经。
真诚地祝愿都江堰灾区重建早日完成,都江堰人民幸福!
重访都江堰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2009年度新浪博客、草根名博及新华博客、博客日报、文学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快乐是一种坚持
人肉搜索能否在网民理性自治中自我救赎
老百姓为何喜爱改写流行歌曲
为何说“童年恐慌”现象是全社会的隐忧 古人春节饮酒顺序为何先少后老 “拜年禁语”是国人心理脆弱的表现
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手写春联在今天难觅踪影的遗憾
绝调情词—宋代春草词闲谈
“煤老板县长助理”闹剧是“新捐官现象”
由董卿口误想起亲历的马季妙语救场往事
别以危机为借口拿职工权益开刀 惊诧莫言的《三岛由纪夫猜想》 法兰西,请记住你们文化先贤雨果的忠告
西潮中的旧上海和“租界心理”
为啥说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
重访地震后都江堰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创伪”盛行是掩恶扬善政绩观的必然结果 “捐纳入仕”缘何在晚清泛滥成灾 心祭是琐琐旧事的无穷思念
五部门审蛋:行政监管九龙治水的困境
万人弃考能否唤醒职业教育理性回归
我与佳人有个约会(诗)——《九歌·湘夫人》今译
摆弄孩子拍假照只会让孩子学会虚伪
为何说“跑部钱进”现象是现代版“陋规”
孔子学院:文化渗透还是文化交流
不只诉说艰苦寂寞!劳动节,看这几双石油工人的手
蔡元培怎样摇动了五四摇篮
忽悠人的“官员问责”潜规则 回访灾区: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新华博客)
《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文学博客网)
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 (新浪草根名博)
重过寻常生活,是对灾区百姓最好的抚慰 (博客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