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坷刺杀秦王嬴政失败,秦国以此为借口大举攻燕。次年十月,燕都蓟陷落,燕王喜带着太子丹逃往辽东。秦军中的年轻将领李信率领大军在后紧紧追赶,迫使燕王杀了太子丹向秦国求和。李信带着太子丹的人头回到了秦都咸阳,秦王政十分的高兴,对他予以重赏,一颗新的将星似乎要冉冉升起了。
韩赵魏三国已灭,燕国也已奄奄一息,秦王政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他召集主要将领商议灭楚事宜,德高望重的老将王翦提出至少要六十万人马才能消灭楚国,而年少气盛的李信却说只要二十万人马就可平定楚国。被李信的豪气所折服的秦王政就给了李信二十万人马。但是年轻的将军把一切都估计的太容易了。虽然此时的楚国已今非昔比,但是她毕竟还有二千里土地,数百万人口,楚国大将军项燕也绝不是等闲之辈。尽管李信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城父一战,大败给了楚军,秦军死伤惨重,李信只身逃回了秦国,就此消失在了历史中。
一颗本来很有希望在秦统一战争中确立名将地位的将星,因为自己一时的轻敌而身败名裂,李信的早夭实属可惜。但他的悲惨下场只不过是拉开了他整个家族悲剧命运的拉开序幕。
虽然李家遭受了这样的重大挫折,但是他们的尚武作风仍然一代代的传了下去,尤其在箭术方面,李家的子孙更是个个好手。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天下也由大秦变成了大汉,直到汉文帝时期,又一个李氏子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
汉朝初年,匈奴屡犯大汉边境,有一次,匈奴大军又突破了长城,南下侵略。汉文帝召集天下壮士共同抵御匈奴,李广以武将世家的身份从军。在与匈奴的战斗中,李广以其精湛的射术,杀死了许多匈奴的头领,立下了大功,他的勇猛受到了汉文帝的大加赞赏,称他如果生在汉高祖争夺天下的时代,就算是万户侯对他来说也如探囊取物。不过在整个汉文帝和景帝的时期,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守势,李广只能进行防御作战,很难取得太大的功劳。但即便如此,他在出任边境太守的时期,与匈奴多次作战,皆以力战闻名,让一向勇武的匈奴人对“飞将军”也忌惮有加。只要是李广镇守的边城,匈奴一般都不敢去进犯。
公元前133年,年轻的汉武帝一改前代对匈奴的防御政策,开始对匈大规模用兵,早已想在战争中建立功业的李广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不如他的人都依靠军功而封侯拜将,而他却仍然没有获得爵位,官职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原来,自从武帝对匈作战开始,李广就没有打过一个象样的胜仗,似乎是命运的作弄,总是阴差阳错,让他不是失败,就是无功而返,后来就连汉武帝也觉得李广时运不济,不太想用他。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匈奴,已经年过花甲的李广知道,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最后机会,他一再的向武帝请求,让自己随军出征。虽然心里不太愿意,但是武帝最后还是准了李广的请缨,封他为前将军,让他做卫青军的前锋,但却暗中嘱咐卫青不可让李广单独抵挡单于的主力。
卫青在深入匈奴腹地之后,果然遇到了单于的主力,作为前锋的李广本有机会与单于一战,建立大功,可是偏偏卫青将他的部队临时调到了右翼,让他出东道。原来,卫青的好友公孙敖因罪失去了爵位,卫青希望让公孙敖率军与单于对战立功,重新封侯,而且这也符合出兵前武帝的嘱咐。可卫青的这个突然的调动让李广的军队无所适从,迷了路,直到战斗结束,李广的军队才找到战场。
一心想毕其功于一役的李广面对这样的结局本来就很窝火,而卫青还派长史让李广到自己的幕府,说明军队没能准时到达战场的原因,性如烈火的李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对着长史大叫道:“一切责任都有我负,与其他的将领无关,我自己向上面打报告!”然后悲痛的对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将校们说:“我自从与匈奴开战以来,大小七十余战,今天有了能与单于一决胜负的机会,可大将军却临时改变了部署,致使部队迷路,贻误军机,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决不能让那些小吏来审问我!”说罢,这位倔强的老将军挥剑自刎。三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而得知噩耗的百姓们,不管是否熟悉李广的都悲痛垂涕。一代名将就这样带着满腔的遗憾和委屈死去了!
李广有三个儿子,长子与次子都先于他而死了,三子李敢则是霍去病的部下,在与匈奴左贤王的战斗中,李敢冲锋在前,杀敌无数,并且夺了左贤王的大旗和战鼓,立下了大功,被封为关内侯,继其父之后,当上了九卿之一的郎中令。可是李敢的个性跟他的父亲一样刚烈,当他知道自己父亲的死与大将军卫青有关时,他不顾一切的找到了卫青,砍伤了他。但自知理亏的卫青并没有处罚李敢,而是让左右守口如瓶,不要声张,希望能保全李敢。可是这件事还是让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了,这位年少气盛的统帅可没有他舅舅的肚量,尤其是自己的部下敢以小反上,打伤大将军,这绝不能饶恕。于是在一次与汉武帝狩猎的时候,霍去病找了一个机会射死了李敢。正好当时武帝方宠信霍去病,就找了个理由为他掩盖了过去,可叹李敢跟他父亲一样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短短的几年间,李氏父子四人,自杀的自杀,被杀的被杀,无一幸免,这本够悲惨了。可是更大的悲剧还在后边。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有一个遗腹子叫李陵,这人跟他的祖上一样,是一个性情刚烈,武艺超群的壮士,他又走了祖先的老路——从军打仗,希望能够出征匈奴,重振李氏家族。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出征,他本想让李陵在后边押运粮草,可是李陵一心想要上阵杀敌,武帝为李陵的勇气所动,遂让李陵率领着五千步兵随大军出征。李陵带着自己的军队深入到匈奴腹地,竟然获得了跟自己祖父一样的机会——碰到了匈奴单于,这回虽然没有人再阻止他与单于决战,但是也没有人能够助他一臂之力。单于大军有三万人,他们看到汉军人少,又是步兵,以为可以轻松的取胜,谁知几番大战下来,汉军不但没有被打败,反而射杀了匈奴数千人。单于大惊,立即调集了八万大军围攻李陵,李陵的五千步兵且战且走,没有丝毫的胆怯,匈奴又伤亡了数千人,仍不能胜。单于大怒,誓要消灭李陵。双方的苦战进行了近十天,李陵的部队始终顽强的与匈奴大军周旋,箭射光了,就与敌人肉搏。即使是文职人员也拿起可以拿起的一切物件与敌人拼杀,匈奴又伤亡了二千余人,仍不能歼灭李陵军。最后汉军被匈奴军逼到了一个峡谷里,李陵身逢绝境。在一番殊死的搏杀后,汉军只有四百人逃出了匈奴领地,李陵则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朝堂上一片哗然,年老的汉武帝怒不可遏,他身边的大臣们也落井下石,让汉武帝严惩李陵全家。只有司马迁客观的分析了战争的形势,认为李陵孤军深入,杀伤了万余匈奴军队,死战之后投降,并非真心背叛汉朝,而是等待机会再次报效国家。可是暴戾的汉武帝不但没有听进去司马迁的话,还认为他为李陵开脱而重重的处罚了他,将他处以惨无人道的宫刑,然后将李陵全家满门抄斩。
在匈奴的李陵听到全家被杀的消息之后,悲痛欲绝,他知道他再也回不去自己的祖国了,遂真心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很欣赏李陵的勇猛,封他为右校王,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不管匈奴人对李陵有多么好,心灰意冷的李陵心已经死了,尤其后来当他与自己昔日的好友——出使匈奴被扣押的苏武见面时,他悲愤的情感难以抑制,他既痛恨汉武帝的绝情,也为自己没能战死沙场,失身投敌令家族蒙羞而感到无比的悔恨!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死”。这是历史对李陵,也是对这支李氏家族最后的记载。从李信,到李广,再到李敢,最后到李陵。这支李氏家族世代为将,皆以力战闻名,渴饮刀头血,睡卧马鞍心,望以绝技报家国,可惜总是时蹇命乖,虽然拼尽全力,气壮山河,但皆以兵败身没为结局,最终竟落了一个满门被杀,委身敌国,身败名裂的下场!呜呼!历史书写的悲剧竟如此的惨烈!就连后世的许多文人名士也为这一家族的故事所感,留下了许多的诗作,最后就以王昌龄的《出塞》来祭奠这一悲剧性深厚的家族吧!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推荐
连载: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
推荐文章
除了“坐怀不乱”,我们还能怎么做?
拥有非凡人生的四个“遗腹子”
一个谎言引发的惊天巨祸
“雷池”为什么不能“越”
丘吉尔一生的两次“拉链门”事件
淫乱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叔孙通:我才是孔子的好学生
止谤《百家讲坛》将亡文并序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羊倌?
吴起:一生都为婚姻所累的战神
《大秦帝国》:商鞅为何要三试秦孝公
刘邦与吕后的博弈人生
从英明仁圣到酗酒嗜杀的魔王皇帝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配角关羽是如何夺了武圣之位的? 《三国演义》中能够指点人生的五句名言
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病大虫”
“病大虫”就是“病老虎”吗?
苏东坡与“妻管严”和“老夫少妻”的流传 上帝之鞭——草原帝国三次横扫世界之谜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悲情英雄
“纸圣”蔡伦的权宦生涯
尉迟敬德:门神原来是情圣
拿破仑是被“蜘蛛”打败的吗?
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抑郁症患者
李斯:都是老鼠惹得祸
北京奥运会不可忘却的十大人物
同是削藩,为何汉景帝与建文帝一成一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靠“拳头”搏得状元的北宋名臣
从“凿壁偷光”到“偷盗土地”的神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被“坐皇帝”千刀万剐的“立皇帝”刘瑾
“娘子军”统帅的风云一生
“相亲”还是“不相亲”这是个问题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有多大权力
元帝国是亡于一次成功的治水工程吗?
不看《赤壁》的八大理由
异姓封王的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一)
被从历史中抹去的人类史上唯一的女教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二)
同为女王命运却截然相反的两姐妹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一)
让整个欧洲都为她而战的女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二)
缔造中国最伟大盛世的两位“穷”宰相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死对头
撼动大树的蚍蜉——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们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将
国家危难之时不可忘却的十句名言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无敌之师
中国古代十大英年早逝的“愤青”
春秋时代最乱伦家庭的人伦悲歌
统治日本二百余年的八句家训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的“非美丽”人生
中国历史上最侠肝义胆的诬告陷害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