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观博海
观博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47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2008-01-22 23:30:11)
标签:

文化

意外

改变

历史

方士

蒙哥

腓特烈一世

偏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分类: 读史杂记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中国方士“意外”炼出火药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以炼制“长生不老”丹药为业的方士,虽然直到现在谁也没见过“长生不老”药是什么样,但方士还是在历史长河中长久的存在着,因为他们的工作正好满足了帝王们想要永生的梦想。从秦皇汉武到宋君明帝,历史上许多君主都豢养过方士为他们炼“长生不老”药。其实这些方士也不知道“长生不老”药是怎么炼的,他们只能不断的往炼丹炉里放各种物质去试验,终于有一天,一个方士往炉中撒了一把东西,只听一声巨响,炼丹炉爆炸了,熊熊的烈火把房子都烧了,在硝烟之中,“长生不老”药的炼制再次失败,但一项伟大的发明却应运而生——火药就这样在“意外”中产生了。后来又经过无数方士的试验基本上掌握了炼制火药的方法,但由于它不是方士想要的东西,因此他们“慷慨”的把配方给了军事家们,就这样在中外军事家的联合“开发”下,以火药为基础的新式武器纷纷亮相历史舞台,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本为寻求“不死”的良药,最后却炼出了要人性命的东西。中国方士的“意外”发明不仅使火药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还彻底的改变了人类世界!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蒙哥大汗的“意外”死亡

 

  公元13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这个人口不过百万的民族让整个亚欧大陆都在他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公元1258年,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率领着蒙古大军南下,妄图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大军到处,南宋守军纷纷开城投降,到了第二年春天,蒙古军队到达钓鱼城下。蒙哥汗本以为可以轻易的取下钓鱼城,但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却在这座小城下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抵抗。战事从春天一直打到夏天,10万蒙古大军围攻了五个多月,硬是没能拿下钓鱼城。攻,攻不下;走,又甘心。蒙哥汗一筹莫展,就在他举棋不定之时,死亡之神向他靠近。

  公元12597月,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对于他的死,历来都有多种说法,有说他是得病死的,有说他是受伤死的,总之,他的“意外”死亡影响了整个蒙古的军事行动。他的二弟忽必烈,此时在东线战场上,已经突破了长江防线,大军到达了今长沙城下,宋军眼看着就不行了,可当听到自己大哥死亡的消息后,忽必烈立刻与南宋讲和,回到蒙古去争夺大汗的宝座。另一边,蒙哥的三弟旭烈兀率领的大军已经攻陷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西亚诸国,阿巴斯王朝的末代哈里发被蒙古铁骑踏成了肉酱,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灭亡。就在旭烈兀集结军队,准备进入非洲,消灭伊斯兰世界最后的残余势力时,大哥的死讯传来,也有夺位野心的旭烈兀停止了前进的步伐,蒙古军队终未进入非洲。

  一个在地图上看不到的小城的顽强抵抗造成了蒙古大汗的“意外”死亡,进而使东方的南宋小朝廷又存在了20余年,使伊斯兰世界的残余势力得以在北非存活,免受灭顶之灾!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腓特烈一世的“意外”溺死

 

  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士瓦本公爵、意大利国王,这一系列头衔的拥有者就是德意志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君主之一腓特烈一世。这位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君主通过不停的征战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格局。就在他称霸欧洲之时,东方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被十字军“光复”的圣城耶路撒冷为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所率领的穆斯林攻克。虔诚的基督教徒腓特烈一世立即与英国国王理查一世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组织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德意志军队约10万人是东征的主力。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腓特烈一世的军队穿过了整个小亚细亚,眼看着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两大英雄就要直接“对话”了,偏偏在这个时候,过惯大江大河的腓特烈一世却在渡过一条小河时溺水身亡。他的死直接导致了德意志军队的解体,虽然英国国王理查一世仍然继续东征但最终也没有夺回耶路撒冷,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无功而返。

  腓特烈一世的“意外”溺死改变了整个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战争格局!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一发打偏的炮弹“意外”的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年的凡尔登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战役进行中,德军依仗其多年储备的众多大口径火炮狂施淫威,而法军战备不足,炮火虚弱,处于劣势。
  19164月,双方炮击两天两夜后的一天, 位于马斯河上游的法军某炮兵阵地弹药所剩无几,炮兵伤亡过半。不得已,指挥官只好起用一批毫无打炮经验的后勤人员临时顶阵。其中有位年轻的法军下士因为对打炮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在没有瞄准的情况下手忙脚乱中将一发炮弹打了出去。炮弹一出膛,这位胆小的下士失声叫道:“我的炮弹打偏了!”这发炮弹的运行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德军阵地本在东北方向,而炮弹却飞向了西北方向。在弹药将尽之际,这种行为绝对有理由被视为自杀,指挥官挥舞着指挥棒气急败坏地向下士冲过来。这时,只听见炮弹飞去的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接着是巨大的连片爆炸,炒豆似的绵延不绝,持续达30多分钟。
  原来,这发偏弹竟鬼使神差地偏到了斯潘库尔森林里德军的一个重要的秘密弹药补给基地,并成功地穿过狭窄的通风口直捣弹药库,引爆了基地所储备的全部弹药,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爆炸,德军60多万发大口径炮弹和其它数十吨弹药毁得一干二净,连一发臭弹都没给德意志帝国留下。于是,德军阵地上无数门大炮张着饥饿的大嘴成了一堆堆废铁。刚才还焦头烂额的法军元帅贝当先生喜出望外,抓住时机大举反攻丧失了炮火支援的德军阵地。于是,凡尔登会战以能征善战的德军的失败而载入史册,并进而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结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