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规曹随”这两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讲得都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跟他的朋友们的故事,而萧何则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最懂交友之道的人!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豪雄并起,逐鹿中原。萧何辅佐着他的老乡刘邦拉起了一支队伍,与其他诸侯一起灭了暴秦。由于跟楚霸王项羽之间的矛盾,大封诸侯王之时,刘邦被封到了偏远的蜀地做了汉王。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势力尚弱的刘邦只能暗气暗憋,带着人马去了蜀地。时间长了,他手下的人因多是山东人,在西蜀待不惯,纷纷开小差,每天都有很多人逃走。刘邦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一日,忽然有人来报,国相萧何逃走。这一下可非同小可,别的人刘邦可以不在乎,但萧何一走,就意味着卸掉了他的左膀右臂,刘邦安能不着急上火!不过最后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萧何没有逃跑,只是为了追赶一个逃跑的人——一个叫韩信的年轻人。这让刘邦气坏了,指着萧何的鼻子大骂道
:“每一天都有那么多人逃跑,也没见你这个国相去追过谁,现在不过是一个谁都不待见的落魄小子,你却连夜追赶,你搞什么名堂!”萧何不慌不忙道:“汉王如果这辈子只想当个诸侯王的话,那韩信对您就没什么用,但汉王如果有争天下的雄心壮志,那就一定要用韩信做大将!”刘邦听罢,半信半疑,不过还是召见了韩信,一番长谈后,刘邦才知道韩信确实非同凡响,即刻任命他为大将,让他统领汉军。后来的历史就尽人皆知了,汉军在韩信的指挥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扫平关中,进军中原,最终垓下一战,彻底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使刘邦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韩信也在中国的名将排行榜上有了一席之地。韩信的崛起与成功完全要归功于萧何不遗余力的争取与推荐,正是这位知己成就了他的赫赫战功。
汉朝建国后,韩信受封楚王,但是刘邦对他并不放心,后来以“有人告发他谋反”为由,将韩信降为淮阴侯,留在了自己身边。被降了级的韩信一直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甚至在陈豨叛乱的时候,刘邦想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平叛,都被他托病回绝了。原来,韩信那个时候已经动了跟陈豨联合,推翻刘邦的心思。这一情况让吕后知道了,他就找萧何商量,萧何遂让她假意宣称刘邦已经平定了叛乱,让在京的诸侯一起进宫庆贺,趁机擒杀韩信。没有防备的韩信果然中计,被吕后诛杀,这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好朋友手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就是韩信一生的宿命,作为真正的知己,萧何成就了韩信,也毁灭了韩信。世人多觉得韩信死的冤,但其实象韩信这样进没有做天子的胸怀和谋略、退又不愿意老老实实俯首称臣的人,又怎能不死?与其死在别人手里,不如让老朋友送他一程。遥想当初萧何推荐韩信是为了汉朝的江山,而后来设计诛杀韩信,也是为了汉朝的江山,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对韩信也算是仁至义尽!
萧何与曹参是沛县老乡,而且还是县政府里的同僚,早年关系非常的好。秦末大乱,两人共同辅佐亭长刘邦打天下,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他们一个坐镇后方,为战争源源不断的提供人马钱粮;一个冲锋在前,攻城略地为刘邦打下了一百多座县城。不过由于地位的变化,两人在很多问题上意见相左,最终翻脸交恶。
汉朝建立后,功臣们排座次,大家一致认为曹参的功劳最大,应该排第一,但心里有本账的刘邦却明白其实萧何的作用更大,遂把萧何排在第一,任命他为百官之首的丞相,而将曹参派到齐国出任国相。曹参相齐九年,齐国大治,人皆称其贤德。
曹参相齐期间,汉高祖刘邦和萧何相继去世。当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时,曹参立即让下人收拾行李,准备进京接替丞相的职务。下人们都很纳闷,按常理,当今的汉惠帝还很年轻,他一定会在萧何死前向萧何征求下任丞相的人选,而萧何素与主人曹参不睦,又怎会推荐他呢?但是没过几天诏命下,果然让曹参上京接替萧何的丞相之位。曹参遂带着仆从,出任了汉帝国的第二任丞相。
原来,汉惠帝确实在萧何死前,向他征询后事的安排,而萧何一开始并没有明说,直到汉惠帝提到是否由曹参接替他时,萧何才挣扎着叩头道:“如果是曹参任相,那臣就死而无憾了!
坐上丞相位子的曹参对前任萧何的一切法令制度全部照单全收,一无所改,并且只任用老成持重,不善言辞的人做丞相府属官,而将那些巧言令色,喜欢多事的人全部辞退。整日里,只在府里喝酒吃肉,对国家大事基本上是不闻不问,对下属的一些小过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面对着这么一个“不作为”的丞相,汉惠帝是老大的不满意,但毕竟是跟他爹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也不好当面指责,惠帝就让曹参的儿子曹窋去问问原由,谁知曹窋还没说几句,曹参就恼了,把儿子摁在地上一顿家法伺候。挨了打的曹窋是一肚子委屈,而汉惠帝也是相当的不高兴。于是他就亲自造访曹参,询问原由。曹参也不正面回答,只是问惠帝道:“陛下自以为与先帝比,如何呀?”惠帝连忙说:“我怎么能跟父皇的雄才大略相比呢?”“那么陛下认为我与萧相国相比,孰优孰劣?”曹参接着问道。惠帝沉吟片刻道:“似乎不如萧相国。”“对呀,陛下不如先帝,我不如萧相国,他们制订了完备的法令制度,陛下只要垂拱而治,臣子只要忠于职守就可以了,何必画蛇添足呢?”曹参一席话让惠帝茅塞顿开。从此一心任用曹参,而曹参则继续做自己的“不作为”宰相,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饱受战火的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成为了与萧何齐名的西汉名相。由于他对萧何所制定的法令制度忠诚的坚守,后世称之为“萧规曹随”。
虽然古人常说:“一山容不得二虎”,而萧曹二人在富贵后也确实有点应验了这句话,但后来的历史还是证明了这一对老朋友之间,并没有因为意见的不合,而真正掰了交情。表面上两人多有抵牾,可其实在内心深处两人都把对方当做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也互相认可对方的才能。他们诠释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萧何是汉之三杰中,刘邦最欣赏的一个,他曾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其他人称“功狗”,而把萧何称做跟他一起驾驭这些“功狗”的“功人”,在刘邦的眼里,萧何是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哥们,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大臣。萧何也确实是一个够朋友的智者,无论对韩信,对曹参,还是对刘邦,他都做到了有情有义有原则。当年月下追韩信,极力的推荐韩信,是他对韩信相知之深,而对于颠沛流离多年而不得志的韩信来说,萧何是他真正的知己,可虽然相交甚深,但当自己的朋友要危害国家安全之时,萧何还是毫不犹豫的制止朋友的行为,设计诛杀了韩信。“生死一知己”,韩信与萧何的相交可谓“生死之交”!至于萧何与曹参的分分合合那更是一段历史的佳话,表面的矛盾,并不能破坏两人真正的相知,两人之间的默契足以令那些整日泡在一起却根本没有交心的酒肉朋友汗颜,他二人可谓“知心之交”。而和刘邦之间亦君亦友的关系,更是史上少见,尽管刘邦曾经怀疑过萧何,甚至囚禁过他,但是旁人的一席:“当年丞相独自一人留守关中,只要有反心,天下早就不是陛下了的”话,让刘邦想起了往日的种种,才觉得萧何从来都是够意思的,反倒是他太不够意思了!于是释放了萧何,并且更加礼待他的这个老朋友。而萧何也从来没有埋怨过他的这个皇帝朋友,只是尽心尽力为汉家的天下谋画,终使萧家在汉朝一代始终受到皇家的礼遇!
常人在交友时,常看重情义,而容易在原则上打折扣,可萧何的交友之道,却首重原则,一切都以国家大局为重。唯其如此,他才会一手成就了韩信,又毁灭了韩信,并在死前推荐与自己多有不合的曹参。真的朋友就是这样,他不但会帮助你成功,也会制止你犯错;无论曾经有过多少矛盾也绝不会失去对朋友的信任,更能够宽容朋友的一时糊涂。可以说人生若能得像萧何这样的知己好友,可谓一大幸事!
重点推荐
连载: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
推荐文章
丘吉尔一生的两次“拉链门”事件
淫乱的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叔孙通:我才是孔子的好学生
止谤《百家讲坛》将亡文并序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羊倌?
吴起:一生都为婚姻所累的战神
《大秦帝国》:商鞅为何要三试秦孝公
刘邦与吕后的博弈人生
从英明仁圣到酗酒嗜杀的魔王皇帝
改变人类历史的四次“意外”
配角关羽是如何夺了武圣之位的? 《三国演义》中能够指点人生的五句名言
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病大虫”
“病大虫”就是“病老虎”吗?
苏东坡与“妻管严”和“老夫少妻”的流传 上帝之鞭——草原帝国三次横扫世界之谜
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悲情英雄
“纸圣”蔡伦的权宦生涯
尉迟敬德:门神原来是情圣
拿破仑是被“蜘蛛”打败的吗?
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抑郁症患者
李斯:都是老鼠惹得祸
北京奥运会不可忘却的十大人物
同是削藩,为何汉景帝与建文帝一成一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靠“拳头”搏得状元的北宋名臣
从“凿壁偷光”到“偷盗土地”的神童
中国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十句遗言
被“坐皇帝”千刀万剐的“立皇帝”刘瑾
“娘子军”统帅的风云一生
“相亲”还是“不相亲”这是个问题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有多大权力
元帝国是亡于一次成功的治水工程吗?
不看《赤壁》的八大理由
异姓封王的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一)
被从历史中抹去的人类史上唯一的女教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相(二)
同为女王命运却截然相反的两姐妹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一)
让整个欧洲都为她而战的女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战争(二)
缔造中国最伟大盛世的两位“穷”宰相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死对头
撼动大树的蚍蜉——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们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河南籍名将
国家危难之时不可忘却的十句名言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无敌之师
中国古代十大英年早逝的“愤青”
春秋时代最乱伦家庭的人伦悲歌
统治日本二百余年的八句家训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的“非美丽”人生
中国历史上最侠肝义胆的诬告陷害者
拥有非凡人生的四个“遗腹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