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转化”

(2012-07-14 12:23:02)
标签:

孟迁

亲子关系

心理治疗

育儿

主权

安全感

成长

分类: 《我读我看我想》

             读书笔记:“转化”    

                             孟迁读书笔记:“转化”

 

    距此刻大约61年前,一位和我一样35岁的心理咨询师接待了一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青年女子,经过六个月的疗程,这位女子的情况大大改观。就在这个时候,咨询师接到了这位女子的母亲的电话,母亲在非常愤怒的指责咨询师,并宣称要控告她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如果你是这位咨询师,你会是什么感觉?又将怎样回应呢?

(我设想了一下自己,我大概首先会升起一种不安,然后稳定一下,内心开始这样的对话,首先确认这是她的观点,她可以有她的观点,问题只在于我可以怎么做,我会告诉她我做了什么么?应该不会,因为这其实是向对方要理解,而她现在似乎顾及不了我。我更有可能说的是:哦,我听到你了,那么你想要什么?假如是这样,她很可能说,她要她的女儿,而现在女儿被你弄得已经面目全非,我几乎失去我的女儿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本来还好好的,你要负责。倘若如此,我大概又会说:你怎样才能拥有你的女儿,你怎么定义“拥有女儿”?……实际上,我这样就是在给母亲做心理咨询,我不知道会怎样,但效果多半不好,因为这不是急冲冲的母亲期待的。)

 

    让我继续讲述这个故事吧。看看这位注定不平凡的咨询师是怎么回应的。当我们把镜头聚焦在那一刻,我们看到这位咨询师并没有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母亲的话,相反,她听出了母亲愤怒之下隐含的请求。她说:你不是想要知道我对你女儿做了什么吗?那不如下次你和女儿一起来吧。

 

    结果母亲就来了,咨询师发现,当母亲进入咨询室,自己和那个青年女子的关系顿时开始瓦解……接下来的事情是,当父亲也进入咨询室,咨询师和母女两人的关系基础又因之瓦解。

 

    与我不同的是(如果是我,我会担心何时才是头,我会感受那个关系不断被瓦解的动荡和痛苦),咨询师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事情的核心。当她把家庭的最后一个成员,被称为“黄金宝贝”的儿子也邀请进咨询室,她终于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全景,看到了女儿在家里毫无地位的处境中如何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她看清了这个家庭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动力存在着。

 

   这位咨询师的职业生涯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旅程,从一对一的咨询,进入家庭治疗。而这就是她家庭治疗的开始。

 

   或许你早已猜到,这个咨询师就是此刻依然影响着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无数家庭的萨提亚女士。

 

 

   这个故事几乎被我所有的萨提亚导师讲过,但真正触动我的是近日我重读《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时候。我非常欣赏她的转化。上面这个故事可以成为一个咨询师的挑战、困扰、挫败甚至梦魇,而对于萨提亚来说,这成了一个契机,成了一个新鲜、广阔旅程的开始。

 

    如果一个咨询师的自我部分不够好,他在面临来访者家人责难的时候,就不能够关注对方的需要,而是解释自己为何如此、做了什么;如果这个咨询师不够敞开,没有对未知的好奇和兴奋,他就不敢邀请新的家庭成员进入他的咨询室,尤其是带着责难进入他的咨询室;如果这个咨询师是期盼结果而不是享受探索,当她和来访者的关系被多次瓦解的时候,他绝不会感到逐渐接近事情的核心,而会像我一样受挫并幽叹何时是了。

 

    相反一个自我够好、怀着敞开和好奇、怀着相信、享受探索而不囿于结果的人,他就可以把一个对别人可能是大坏事的遭遇变成自己的大好事,这就是转化。

 

    后来的萨提亚始终坚信,当初作为女性和非精神病学家的身份给了她一个机会,在最小程度的职业干扰下去发展她自己的理论。

 

    请让我来“翻译”一下这句话,作为女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不被看重和期望,作为非精神病学家意味着主流之外,同样不被重视、期望,外加不被支持。实际上,萨提亚一生中大量时间处在主流之外。而在最初则更是如此,她接收的“来访者”多是别的心理医生或者治疗师感到“无药可救”的,从任何角度看上去都不存在希望的。

 

   如果是我,大概会感到沮丧,会抱怨,我才刚开始,就总是丢一些高难甚至绝难的案例给我,这不是为难我吗?这样我如何来确立自己的自信心?我如何真正的走上旅程?为什么不给我更好、稍微容易哪怕只是正常和普通的机会?!

 

   写到这里时,我特别为萨提亚而感动,感谢她至少给我了一个示范,让我知道不是非如我这样看待和感受。

 

   实际上,零九年之前,我经常抱怨自己没有被重视和支持,并且不平于那些水平不如我却有大量利益和话语权的人,那是我的内耗,是我六七年中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欣慰的是,这两年,自己基本不再如此了。



 

 

凡所压抑,必是助长 和鈥溎汊澑姹

有爱就不怕,就怕没有爱 和鈥溎汊澑姹

我这样对待别人的评价

我爱你,所以不为你负责 读书笔记:“转化” 和鈥溎汊澑姹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什么叫“做自己的主人” 读书笔记:“转化”

孩子,你可以生气 

不做“好妈妈” 读书笔记:“转化”  

 

一个4岁半儿童的神奇诗作 和鈥溎汊澑姹

生活自有安排,我们并非无可把握 和鈥溎汊澑姹

和鈥溎汊澑姹 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想要

 

孟迁心理咨询说明 和鈥溎汊澑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