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罚”孩子“不准上学”!

(2011-06-20 16:35:53)
标签:

少儿

学校

作家潇竹

带孩子

就像放风筝

高考

父亲节

乖孩子

育儿

分类: 带孩子就像放风筝2

/潇竹

 

“小小住校生”艺翔上小学二年级,在学校住校两年了。之前的一年各方面情况都不错。一年级期末,老师写给他的评语如下: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是个聪明懂事、有天资的好孩子,“真人不露相”,你是个有真才实学又深藏不露的孩子。和你接触的时间越长,老师和同学们对你的评价就越高。你是那么真诚善良,又是那么多才多艺,无论是舞台上的你还是课堂上的你,总是能带给大家惊喜。你是个很有发展潜质的孩子,老师相信只要你沿着自律自强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能创造无数奇迹。

 

二年级,一位新的班主任接管了这个班。孩子的情况渐渐有了变化。尤其这一学期,艺翔在学校的状态越来越不好,每天想方设法打电话哭诉在学校的种种不如意:对父母的思念、与同学之间相处的矛盾、班主任老师的不信任、不公平、不理解……

 

 除了粗暴的打骂(这种方法我永远也不会用),其它种种办法我都试过了,道理他都懂,每次周末在家都说得好好的,要坚强要把学校当成家开心过好每一天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用爱心去与同学老师相处”……,可一到学校就变卦,情绪就变得异常低落,总是生病,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电话里还是哭哭啼啼,有时为了怕老师批评,他会悄悄躲在桌子底下小声地跟我通电话,像个可怜的小特务

      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很多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句情深意切,催人泪下。他的脾气也变得急躁、脆弱、易怒、跟同学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一个曾经阳光健康、活泼聪明、人见人爱的孩子,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变成了这个脆弱急燥、心事重重的忧郁男孩。

     

    我多次到学校去了解情况。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中,我开始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艺翔是一个聪明、有主见、有个性,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质,甚至还颇有几分倔强的孩子,不是老师普遍喜欢的那种安静乖巧、习惯配合、听话认真的乖孩子,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错、特长突出、大方出众、舞台表现力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但由于不是老师喜欢那种好管理的类型,所以有意无意间,老师把这种喜好传达给了艺翔和全班同学。于是,老师对他的鼓励越来越少,批评越来越多;他的座位被移到了最后面的一个角落;与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往往来不及听艺翔解释,就会很自然地认为是他的错而批评他;甚至他“每天走到哪儿都夹着一本书”这也成了一种缺点……于是,同学们也渐渐对这个曾经在心中暗暗佩服的聪明好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博士产生了不听老师话的坏孩子的心理评价。在一个班级里,班主任的喜好,班主任有意无意的引导,是决定孩子价值取向的风向标。

于是,孩子感受到了不被认同的孤独;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难辨;感受到了不被老师信任的委屈;感受到了无处倾诉的压抑;感受到了不被理解的无助;…… 这一切,本没什么可怕。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不需要帮孩子逃避,利用得好反而能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面对问题的能力、承受委屈的能力。但是,八岁的孩子很少能自己学会这些能力,如果没有大人积极正面的、耐心的、循循善诱的引导,这是很可怕的。孩子可能从此笼罩上心灵的阴影,甚至走上歧途。孩子永远朝着你赞美的方向发展,同样,也往往会朝着你批评的方向变本加厉。

 

其实,何止是孩子,大人也一样。如果一个女人总是怀疑或指责自己的老公花心,那么,总有一天,老公会被她逼得“真正背叛她”;反之,如果一个女人充份信任自己的老公并不时地表达出来,那么,她的老公在某一天真的面临诱惑时,也许会因为她说过的那些信任的语言而及时回头。

孩子更需要大人积极正面的引导。走读的孩子,每天至少还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家里与父母在一起,父母对他的教育、对他人格的影响还是占主要的。但是,寄宿的孩子呢?一周五天五夜都在学校,如果老师忙不过来,老师力不从心,老师心中有很明显的“喜好标准”,老师有着强烈的“我执模式”走不出来,那么,孩子怎么办?对孩子的某一阶段的教育不得当、甚至对孩子说的某一句不恰当的话,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开始顿悟: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一位好的班主任老师更重要。尤其是住校生,老师与他朝夕相处,老师和同学是他每周五天所处的人际和社会环境的全部!

不能再耽误孩子!

不能让孩子继续陷入这种忧郁无助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我只是一位家长,我改变了不了老师,改变不了学校,但是,我能够改变我自己。我知道,到了我该重新为孩子选择一个环境的时候了。离这个学期结束还有三个星期,我却一天都不能等了。关系到孩子心灵是否健康成长的事情,不能拖延!我决定当天就把他接回家。

一定会有人说:“看!这个母亲就这样被他儿子耍的花招打败了!”说这话的人不懂得一个道理,亲子关系从来没有输与赢、胜与败,学过P.E.T父母效能课程的人都知道,亲子教育是一个不应该有输家的双赢的温暖的活动,只有尊重和建议,没有强迫和战争,哪怕你是父母或老师。

 

我没有把我真实的想法如实地告诉孩子,毕竟孩子还小,没有足够的分辨分析能力。在我还没有勇气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放弃学校的教育体制独自扛下教育孩子重任之前,我不能让孩子产生“上学可去可不去”的想法。在接孩子回家的车上,我对他说:

“因为这段时间,你没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每天都打很多电话回家,给学校、老师和爸爸妈妈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给你一个大大的惩罚——让你三个星期都不准去学校上学!”

“啊?”孩子非常意外。

“不过,在这之前,我听一下你的意见,你愿意接受这个惩罚吗?”

孩子怔怔地看着我,眼里有着藏不住的兴奋与渴望,然后却摇了摇头。我知道,他的理性在摇头,他的感性却在眼神里溢了里来,理性上觉得不去学校不是件好事,感性上却巴不得不去学校。过了一会儿,他想到了一个让理性和感性达到平衡和谐的办法:

“那我可不可以在家里自学?刚好我有学校的课时表,我就按照那个课时表在家里上课,行吗?”

“也行!回家你就把课时表抄一遍,贴在你的房门上。既然是惩罚,我肯定会比学校的老师更严格。”

“嗯,好!惩罚当然要严格了。从星期一开始,我就跟在学校一样,六点钟起床,跟爸爸一起到楼下去跑步,然后回家诵读经典。吃完早餐,830分准时上课!……”他饶有兴致地计划着。

 

今天是星期一,他很自觉很愉快地按照贴在门上的课时表上课了!写生字、做试卷、英语听读、数学复习、自己动手做“水果沙拉”课间餐……现在是体育课,他又兴冲冲地下楼去小区花园里“探险”了。等一会回来,就该上“自习”课了。

我相信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这三周一定会充实、高效、愉悦地渡过。因为是惩罚,所以我会比较严格,而他却心甘情愿地享受着这种“严格的惩罚”,而且“在家自学”这种惩罚的具体形式是他自己选择的,所以他会很愉悦、很自觉。当一个人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效率一定是比较高的!

那么,暑假之后的下学期呢?是继续回原学校吗?是继续做回那个忧郁哭泣的“住校生”吗?

 

在哪所学校读书?住校还是走读?孩子是不是也有参与选择的权利呢?

 

 

(补充:艺翔在家自学了四天,我们出门办事从不带他,午餐也让他自己一个人吃。他开始尝到了“孤独”的感觉。偶尔出门,邻居们都会问他“为什么没去上学?”,他头低低地,脸红红的,不说话。从今天起,艺翔开始担心自己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去上学,上午还打电话给老师,求老师答应他去参加期末考试……呵呵,看来我对他的“另类处罚”开始渐渐生效了……)

 

 观看潇竹电视访谈《带孩子就像放风筝——农民比城里人更会教孩子?

      

 

     上当当网读《带孩子就像放风筝》               

                        

                  五岁孩子向妈妈讨自由

 

阅读我的其它文章——

                                                        

                                                            马云的九条经典语录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孩子折射的,不正是我的缺点吗?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落下的木棉花,是离开树妈妈的孩子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作家潇竹:我是这样与孩子对话的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别让读经教育“物化”了儿童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读 潇竹《带孩子就像放风筝》随想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孩子真正需要哪种自由?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孩子是我们放飞的风筝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潇竹与“共和国演讲家”彭清一教 大学生为何抛下一切跟他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