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竹
今天,全国高考第一日,933万学子们正在做着美好的大学梦;
今天,大学生药家鑫被执死刑了!
三年前,他也经历过这样一次高考做过同样的大学梦吧?
他曾是三年前那次高考奋战中的胜利者!
他曾经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
这从他那些“为他求情”的同学们可以看出,从为他奔波的父母们可以看出,从老师对他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曾经是个乖孩子,内向、文静、学习好……他曾经挺受欢迎,他甚至还是父母的骄傲——西安大学钢琴系的高材生啊!说不定有人在听他弹完钢琴之后,还夸过他:“你真是未来的朗朗啊!”
然而,一切就在他遇到张妙的那一刻,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被害人亲属说他是“残忍杀人”、律师称他是“激情杀人”、心理学家剖析他是“弹钢琴强迫性杀人”,不管是哪种说法,他都是杀人了,杀人就得偿命。所以,今天,这个曾经安静内向、讨人喜欢的大学生,死了!
药家鑫为什么会死?他是死在当今这种充满功利性的教育当中!当今的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社会,太功利了!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只喜欢表面上听话、让人省心的乖孩子,严重忽略孩子内心的健康成长。
药家鑫是一个乖孩子,“他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
但是药家鑫是压抑得太久了!为了做一个讨父母和老师喜欢的成绩好的乖孩子,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他只能做乖孩子,不敢犯错误,因为一旦表现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惩罚。在庭审过程中,药家鑫曾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之外就是练琴,小时候,母亲常为了练琴的事而经常打他,或者用皮带抽他,还让他每次放学回家先练琴再写作业,因作业写不完,小学的课间时间除了上厕所都不会离开座位,就一直赶着写家庭作业。到了初中之后,他的成绩下降让父亲很着急,父亲转业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去找工作,而是在家自学他的数理化课程并给他辅导,有一段时间还因为其成绩不好,再加上没有努力去学,将其关在地下室很多天。除了吃饭能上楼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地下室里待着。”
我们可以想像,父母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一定还说着这样一些话:
“我都是为你好!”
“不打不成人!”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的!”
“……”
看!多么熟悉的语言!!!
就连药家鑫自己也这样说:“
那段时间天天压力特别大,经常想自杀,上了大学后才慢慢理解,虽然父母特别严厉,但都是为了我好,所以就特别想让他们为自己而骄傲。”
这是这个“特别想让父母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乖孩子”,开着父母给他买的十几万的新车,在晚上车流很少的情况下,撞倒了张妙,看到这个被撞的农村女人在记车牌号码,他惊了!他知道自己犯错了,而且犯了个大错误!从小到大,父母和老师都告诉他:不能犯错,犯错就要挨打挨罚!“对被别人发现自己犯错误的恐惧”顿时控制了他的整个心智,他要抹平!他要掩饰!他要继续做那个被人喜欢的文文静静的乖孩子!于是,“激情杀人”的一幕血淋淋地发生了!在这个股“激情”中,有恐惧、有压抑、有恨、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渲泄……那一刻,他真的很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吗?!他疯了!变态了!被这吃人的教育逼疯了!
如果不是遇到张妙,或许还会有人请教药家鑫的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乖顺的?或许药家父母还会颇为得意地分享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真的“很有效”!
剖析药家鑫的成长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从小父母就对他非常的严厉,这是很多家长都好犯的毛病。其不知,家长管的越严,孩子逆反心理越严重,小的时候用严厉的家教还能管的了,等长大后再严厉,那只能管的是表面,而在内心深处孩子是不理你那套的,表面的听话柔弱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只能助涨孩子的逆反心理。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问题孩子。成绩差、调皮、叛逆、大胆、率性、个性强、有主见、大人的话听不进去、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这大概就是人们心中“问题孩子”的描述吧?可是,有谁知道,那些坐在老师最喜欢的位置,那些每学期都拿一堆奖状回来,那些安安静静的“乖孩子”内心隐藏的“问题”呢?有谁关注过他们内心中真正的需求呢?
无独有偶,据相关媒体报道:4月1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3岁的赴日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向母亲连刺了9刀!
看!赴日留学生!原本是多令人羡慕!他一定也是一个在常人看来“品学兼优”很乖很听话的好学生吧!
还记得多年前那个在高校连杀四人的马加爵吗?他也曾是个“乖孩子”,口口声声“长大要报答父母”,云南省重点大学高材生,成绩优异,高中时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二等奖,还被评为“省三好学生”!
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啊!我们只看表面现象,我们只关注结果,我太喜欢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了!可是,哪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哪一个孩子没有自己的情绪?哪一个孩子内心与父母与老师没有冲突?在“乖孩子”至上的环境中,一部分孩子叛逆了,太有个性,成了人们心中不听话的“问题孩子”,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把自己的需求、想法、冲突压抑了,药家鑫不就是这样吗?好成绩、好性格、努力练钢琴、努力做家教、把游戏卡全扔进垃圾桶,“在温和、平静外表下,在学业的光环下,掩藏着的是一颗扭曲、变态的心。”
在这个“乖孩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威力无穷的极具杀伤力的“大魔鬼”,那就是——极具功利性的教育体系,“好成绩至上、乖孩子至上”的社会评价体系!
我想到几个大家熟悉的名字:
爱迪生:绝对的问题孩子,大笨蛋,小学三年级被退学。这个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他后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丘吉尔:少年时生活不检点,大学生吸过鸦片,不算好孩子。他却是英国最伟大的政治家、演说家,诺贝尔奖得主。
希特勒:小时候绝对是个乖孩子,青年时生活相当的纯洁,不吸烟,不喝酒,素食,没有结婚,但是他的双手沾满了犹太人的鲜血。
再说一个中国的,绝对的名人——孔融:这个小学教材中“四岁让梨”的道德标杆儿童,最后却是因为“不孝”而被处死!(请参考我的文章《“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不孝”?》
……
上面的名单一定还可以列得很长很长。 是“乖孩子”,还是“问题孩子”,真的不能只看表面和结果,关注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关注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才是关键点!
期待各位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讨论!
为家长、学校、社会敲响警钟!
救——救——孩子!
阅读我的其它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