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政策好:“降价救量”救楼市
新浪推荐:中央救楼市政策的目的是降价救量
最近不断传来关于中央政府将出台拯救楼市统一政策的消息,由于18个城市出台的政策中普遍存在有拯救楼价的导向,因此猜测中央政府在默认地方政府一段时间后,出台更大力度的救价政策不能说没有其合理性。特别暴出的两个协会给主管部门的建议以及多个国家部委给国务院的报告,都明确提出了解禁二套房贷款限制、降低利率、鼓励房地产投资等措施,似乎这些建议和报告很快就可以通过国家文件下发执行了。
但是,昨天新华社报道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意见中,对房地产工作的意见是:降低房地产交易税和鼓励居民购房。透过这条意见,我们不难看出,国务院的政策导向还是要通过税收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而没有要启动政府财政开闸放水的意思。当然今后启动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像地方政府那样采取脚疼医脚的方式。
“降低房地产交易税和鼓励居民购房”没有脱离房地产市场的现实情况,在现有交易量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降低交易税会对现在的需求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鼓励居民购房的办法很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可能以提高房价的方式来鼓励居民买房。
这么看来国务院进一步出台措施减低房价的可能性还是蛮大的,其实降低交易税也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透过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村问题的决议就可以看出,今后几年国家在经济领域里的动作将是非常大的,这也是要应对国际上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在外贸遭遇雪崩式破坏之后,我国的GDP下降明显,三季度的GDP增长速度已经回落到一位数的水平,增长了9.9%。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海啸中脱离险境的唯一选择。
拉动内需肯定也包括恢复房地产业的繁荣,但是像前几年那样重造一个房价邪涨的市场行吗?显然不行,其实那时的房地产也只是交易量逐步减少的虚假繁荣。这种没有交易的虚拟财富的大量增加其实正是经济危机的加速剂。
所以,在这次拉动内需的经济大调整中,中央政府需要做的肯定是实实在在地增加房屋的交易量,而不是房价不断飞涨的假繁荣。
房价下降中增加的交易量基本上都是有自住目的的刚性需求,投资需求是不会在预期降价中买进房屋的,即使房价保持稳定、甚至微涨的房屋都不会对投资有吸引力,因为房屋交易有交易成本,这个成本一是金钱的成本,二是时间的成本。
同时自住需求也符合住房的基本性质要求。根据三中全会的要求,在今后12年内,农民的收入要饭一番,同时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要有大的进步,这里的内容当然是十分丰富的,不仅仅是让农民搬进楼房这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大力发展房地产建设的。
以前人们在论述城市房价上涨有理的时候,也总是把农民进城当成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甚至把中国几亿农民要进城,当成了房价只涨不降、涨多少都有理的理由。
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吗?现在的农民收入与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之比是1:3.3左右,但是由于农民的收入中有些要用于生产投资,实际的农民消费收入只有城市人口的1/6左右。所以在城市人口都只能望房兴叹的时候,指望农民买房推动房价上涨不是太荒唐了吗?
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农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在现在这样的房价水平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减低房价依然是我国政府调控房地产的重要责任,人们都知道,农村蕴藏着特别巨大的消费需求,城市化中的房地产更是这样,这也是三中全会的主要思想之一。
相关博文:
2008.6.25交易量是房地产问题的根本
2008.7.23多数房企未受破产警告 救市还无从谈起
2008.6.19 降价卖房是开发商救市唯一出路
2008.5.5 降价已成楼市唯一卖点
2008.6.18
房价大降的趋势已势不可档
2008.6.14稳定房市从降低房价开始
2008.9.25
只有降房价才能根本救房市
2008.10.8 政府救市, 房价也会降
2008.10.1 房市软着陆靠政府“救价”没戏
2008.10.20 靠政府补贴救不了房市颓势
2008.10.20
政府救楼市最害怕走上回头路
2008.10.18
政府直补房款存在六大问题
2008.10.17
政府如此救市只能让楼市变的更糟
2008.10.14
“价格不降同盟”面临失守危险
2008.10.14 美国危机不是中国救楼市的借口
2008.10.6 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是危机的源头
2008.10.6 十一黄金周过后房价面临全面失守
2008.10.1
7000亿美元计划被否决不是救市的终结
2008.10.1农地流转合法化将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8.9.27房价下降30%不会造成经济危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