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活林
受金融危机影响,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现均面临同一境况:罗锅上山——前紧(钱紧)。国家拨款有限,除了“自救”,还得向社会伸手。于是,很多人盯上了各类基金和慈善大家。昨天,广州某报用“激将法”问成龙:“想过像比尔·盖茨那样,把全部身家都捐出去?”成龙答曰:我要死的那天做到“零存款”,真正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并且,早在10年前就已将一半身家捐到基金。
积极救市,扩大内需,成龙大哥又为演艺圈树立了标杆。其实,很多艺人都应向成龙大哥学习,掀起爱心狂潮,做到死后“零存款”。博主发起这个建议,理由有四:
理由之一:金融危机,艺人有责
金融危机,都会周期性爆发。艺人老去“驾鹤西游”,却撇下万千苦难粉丝和倒闭企业。那些曾经支持过他们的粉丝和企业,最需资金援助。国家资助,财力有限;海外求援,彼此彼此。所以,作为国家文化支柱产业的娱乐圈,便成为一颗难得的救命稻草。为何这么说呢?消费水平提高,民众收入不堪负重;企业元气大伤,无力成本投入。这时,艺人们倾力相助,是最好办法。因为,艺人收入相对容易:稍有点名气,无须剧组压迫,被视为上宾;觉得情节苛刻,可找替身;企业代言一遭,少则数万钞票。所得这些,均是低成本投入。无须拉起一干人马及支起固定场所,只须搭点化妆品和废点“外皮”足已。捐钱后钱少不要紧,山珍海味少吃少得病,白菜土豆多吃多吸收。
理由之二:造福后人,净化环境
很多艺人收入颇丰,名气颇大。但这荣誉来之不易。不要说谁“干净”与否,总之装进麻袋分不出谁是谁。无论是傍款爷上位,还是借富姐成名;或是出资问鼎选秀,还是认真遵守“潜规则”……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名之道很肮脏。说来说去,根源还在于“钱”闹的。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在娱乐圈却总能奏效。所以,临终前,为了自己深爱的演艺事业,艺人们还是帮帮有志文艺青年,毋学自己当年。最好方法就是成立基金,造福后人。很多艺人都说娱乐圈很干净,或者非常厌恶潜规则,但既拿不出很具说服力的证据,或又无力扭转,怎么办?那就出钱给娱乐圈擦擦“玻璃”,把色情污染降到最低。
理由之三:捐钱彻底,名利延续
有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艺人努力打拼是为了成名,成名是为了赚钱。活着为名而累,那死了呢?其实,很多名人、明星,其“终结”后多想留名芳古,否则前功尽弃。但是,即使在娱乐圈名气再大,也难让历史记载。因为,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文化人物,其比重向来大于娱乐界,我们就知道李师师、杜十娘、陈圆圆等。也许200年以后,会有报道说,21世纪初,人气最高的歌星有王菲、周杰伦、刘德华“等”;演技最棒的有成龙、梁朝伟、章子怡“等”。一个“等”字,全都忽略,全都抹杀。所以,还得变换方法,学学成龙和李连杰玩玩“双+”。既投身演艺又大作慈善,不留名也难。说到这就明白了:活着存钱有情可缘,那死后为何留钱?所以不如捐了增加知名度,刻入石碑,永垂不朽。
理由之四:穷富轮回,守衡定律
人生在世,为名利所累。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富不过三辈”……这都是穷富转化、祸福转化的定理,恒古不变。艺人的财富,为人类共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粉丝就是他们的上帝,没有粉丝就没有他们的今天。回报粉丝的最好方法,就是返还他们的财富。成龙说得好,年轻时有钱买了很多东西,“足足堆了8个仓库”,现在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就好比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家长交了托费,但园里的玩具再好,也只能玩玩,不应据为己有,留在那等待下一拨小朋友玩耍。“轮换”式游戏规则,不仅适用托儿所,也适用娱乐圈。正所谓,生前一丝不挂地来,死后赤条条地去。人生没有盈余,众生始终平等。
建议明星终前“零存款”的博友请顶一帖!

明星重要信息之五大曝光事件(图)
刘德华和李嘉欣经典婚纱照
内地女星为何不效仿章子怡发展?(图)
李宇春成超女“光杆王”羞见玉米?(图)
生命中不能割舍的情感
上班笑靥如花,下班冷对爹妈——美空姐惨变双面佳人
濮存昕送女儿安全套多此一举?(图)
章子怡代言“三寨手机”就是牛B?
武汉大学生扮木乃伊吓呆路人(组图)
范冰冰和章子怡不掐架的三大原因(组图)
李连杰为何说自己是“全球最大乞丐“(图)
郭晶晶学当“贵妇”接受婚前考核(图)
林志玲被误认日本美女不无道理(图)
陆毅接演网络剧狂赚奶粉钱(图)
储户“一元存钱”报复银行理所当然?
90后大一新生该不该雇佣保姆?
章子怡“黑脸”事件体现大国风范(图)
黄晓明成赵薇“跟屁虫”的真正原因(图)
哪些激情戏挑逗了观众神经(图)
70后商业精英不是闷葫芦(图)
张元拿“性骚扰”电影东山再起
听周杰伦歌的人心理都正常
奥运一过,明星公益热也降温?
宁当“酒鬼”不当“色鬼”
本博联系方式
zhaolin_411@163.com
QQ:67066815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