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之行(十二):沉水之香——空林佛教图书馆

(2010-08-17 05:46:05)
标签:

宗教

图书馆

佛教

文殊院

杨因

四川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四川之行(十二):沉水之香——空林佛教图书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1.jpg

 

  “在后人研究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历史时,发现他曾经‘失踪’过两年,这两年他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了,到处都找不到记载。”

  当我们在空林佛教图书馆坐定后不久,负责人杨因教授就和我们提起了这一则公案。

  “那他到底去哪儿了呢?”

  告别大佛禅院的那天上午,天下了雨,镇福师特意找寺院里一位司机师傅把我们送到了长途汽车站。一切都很顺利,下午时,我们便来到了成都文殊院“空林佛教图书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2.jpg

  空林图书馆面积不大,但是一切都被打点地井井有条。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3.jpg

 阅报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4.jpg

 新书专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5.jpg

 杂志架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6.jpg

 藏书分为内典和外典,这里新近的书每一本都是杨教授亲自挑选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7.jpg

 图书加工区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8.jpg

 很雅致的阅览区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很多都已经慢慢遗忘了图书馆的存在,原因可能有很多,都市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本身阅读时间就所剩无几;出版业的发达,书店规模的扩大,慢慢书店成为了多数人书籍的唯一来源;快餐文化盛行,时下的新书仿佛永远比老书更吸引人;当然图书馆理念与效率的落后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您步出校园之后,是否还进过图书馆呢?

  那么图书馆到底有什么用呢?

  前两年国外有一本畅销书叫做《假如人类从地球上消失》,要想了解人类在地球上做了什么,只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人类地球会变成怎样就好了。图书馆也是一样,如果今夜地球上所有的图书馆全部消失的话,那么明日醒来,人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听说过一个患有严重健忘症的患者,他的主治医师每天上午去他家为他进行例行治疗的时候,都要费很多功夫做自我介绍,因为此人只能记住眼前这一小会的事情,其余的什么都不知道了。没有图书馆的人类社会,就像这个病人。

  空林佛教图书馆虽然不能算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得出,这里的管理者做的十分用心。

  “今年到七月份为止,来这里阅览图书的人(未办理借阅证者)有2000多人。”杨教授对最新的统计数字信手拈来。这里是对社会开放的,谁都可以进来,登记一下姓名就可以。照这样也就是说每天这里平均会接待10位普通读者的来访,这对一个处在寺院中的小型图书馆来说,门庭绝不能说是冷清的。就在我们聊天的一会时间里,就有三拨共四位普通读者进来阅读,出家人有五个。“目前已经办理的借阅证有5000张,其中活跃的使用者有291位。”

  “做图书馆关键是要有特色,而这个特色是要经过若干年的采购来形成的,”杨教授对我们说,“你拿一百万来,把新华书店整个搬过来,那有什么用呢?”对图书的采购,杨教授都是亲自去书店一本一本的翻看挑选,而且他有固定的供货商,也谈了一个很低很低的折扣,“因为这是你在给自己做功德。”杨教授就是这样和那位书商做沟通的,效果很好,他拿书的折扣比我们在网上买还要低一些。

  杨因教授在国内佛教图书馆界,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了,目前国内有三个知名的佛教图书馆,都有他的参与。

  他本是甘肃兰州人,1980年代来到重庆,任教于重庆工商大学,教授中文。曾在重庆工商大学兼任图书馆馆长六年的时间。1990年因为殊胜的因缘,杨教授得以皈依文殊院的宽霖老和尚(师父的得戒和尚),当时老和尚为他受的方便皈依。“老和尚让我皈依我就皈依,让我拜我就拜,我看那个佛像好多胳臂,就当观世音菩萨来拜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准提佛母。”提起当年来,杨教授记忆犹新。

  后来重庆华岩寺请杨教授过去教授中文课程。2002年华岩寺的方丈心月老和尚圆寂以后,他的弟子们打算将藏经楼里封存多年很少有人问津的经书,开放出来做图书馆,就请杨教授来帮忙,白手起家地将这个图书馆建立了起来。

  苏州西园寺的图书馆,也是杨教授帮忙管理过一段时间。空林图书馆是从2001初建,2003年杨教授过来帮忙做图书的分编。后来在2007年,更是直接被宗性大和尚请过来工作了。

  随着话题的深入,贤才法师也慢慢开始请教起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而越是这样,杨教授就越来了精神,他也感叹我们的话题已经谈得这么细致了,仿佛棋逢对手,大家越谈越开心。

  在这里坐坐,感觉很安静。我见到有人进来读报,可能是附近的居民。周末没事,到图书馆的阅览室来度过下午美好的时光,也是一种境界。这里与我以前对成都的印象是很不同的。在我过去的印象里,成都是一个耽著五欲的城市,这个城市很贪玩,现在看来,恐怕也是我自心的投影了。现在能够坐在这里,也是一种进步,我很欣慰。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9.jpg

 图书馆中有一种特别摄心的氛围,在这里,人很容易安静下来。

 

  在2008年时,杨教授因为多年在佛教图书馆界积累的经验与善缘,曾经联合成都文殊院与重庆华岩寺举办过一个“佛教图书馆管理培训班”,请来曾创立“云林佛教图书馆分类法”的周子荣教授,一起为大家做讲座。

  这些都启发了贤才法师,法师说将来希望也能在龙泉寺举办专门的佛教图书馆会议,建立一个共同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法师也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请杨教授过来龙泉寺这边帮帮忙,指导指导工作。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10.jpg

杨教授与贤才法师谈的很投机。

 

  任何一个办的持续而有特色的事业背后,一定有一个踏实承担的负责人或者团队,而正是这样持续不断的善业的凝聚,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扭转共业。师父曾经说我们的道场就是要积累更多的人才,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发心承担,这样持续不断地凝聚起强大的共业的力量,然后让它形成一个道场的等流。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11.jpg

 藏书库中使用的是这种压缩式的滑轨书架,很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17/12-12.jpg

期待有缘再相见。

 

  对了,在那“失踪”的两年里,孙中山先生到底去哪儿了?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在美国一个小城市图书馆的陈旧的读者登记簿中发现了他的身影,原来在这两年里,孙先生就是每天来到这个小图书馆中读书的。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的两年里,只是在这本尘封的登记簿中,留下了淡淡的又是清晰的痕迹。

  杨教授用这则公案中这个很特别的角度,来告诉我们图书馆其实还有档案馆的功能。

  而这个故事也散发出一些难以言说的含义,像是古老的沉水香,带给我们的已是这个年代不易找寻的气味。

  像是我在空林佛教图书馆感到的一样。

 

 

相关链接:

四川之行 (一) :下山与上车

四川之行(二):列车上的自修室

四川之行(三):素菜的味道

四川之行(四):Web2.0、SNS与博客书

四川之行(五):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四川之行(六):一支插曲

四川之行 (七) :仁者乐山

四川之行 (八) :特殊年代的记忆 

四川之行 (九) :索道峨眉

四川之行(十):天国还是净土 

四川之行(十一):大佛禅院——普贤之足

四川之行(十二):沉水之香——空林佛教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