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行(三):素菜的味道

标签:
贤才素菜出家人法师四川文化 |
分类: 僧众弟子 |
四川之行(三):素菜的味道
临下车时,我送给下铺的小伙子一个龙泉寺的书签,上面有师父博客的地址。他很喜欢。
虽然一路上几乎没和他讲过一句话,但我观察到他有一种谦逊,并对出家人怀有敬意。简单的交流得知,小伙子是西昌人,刚刚参加完高考,尽管经过一年的复课,这次的成绩依然不让他感到满意,被成都一所大专院校的园艺系录取,他不想再考一次了,但是总归心中郁闷。复课一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依然不能满愿。所以20岁的他一个人去北京找在那边工作的姐姐散心。听他的言语中透着一丝淡薄的无奈。
“命运有没有呢?”稚气未脱的他忽然很认真地问出了一个像是憋了很久的问题。
“命运还是有,”我对他说,“但并不是不可改变。”《了凡四训》的故事只讲了一个开头,成都到了。贤才法师送给他两张光盘,一张是凤凰卫视对师父的采访,一张是龙泉寺2009年大事记。
希望这一善缘能够启发他去寻找生命的真意。
而在我们安顿好行李,出去吃晚饭的时候,又遇到另一个有意思的人。
出了宾馆没有走多远,看到一家生意很兴隆的饭馆,就进去。按我以前的印象,四川人素菜烧的也是很好很讲究的。果然在这里顺利地点到了几样素菜。饭馆很火,菜上得慢,我两个对着一盘芋儿白菜坐了好久。
这当口,邻桌一个喝红了脸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扮作惊讶的问道:你们也吃这个呀?“这个”指什么呢?我想起来在门口看到的招牌“盆盆香”,应该是类似麻辣烫的东西,恐怕是荤食居多吧。
“我们吃素的。”贤才法师说道。
汉子咂咂嘴,不以为然地走开了。
“嗯,他很关心出家人的行持。”我对贤才法师说。
好容易又上了一道菜,叫服务员打来米饭和泡菜,吃了起来。这里插一句,在四川到饭馆吃饭,只管点菜就好,米饭和泡菜随便吃,不用点,也不算钱。
不久,那桌另一个喝红脸的中年男人过来对我们说,您们的帐我们已经给结了,结个缘嘛。贤才法师说不用了,他念叨着结缘,憨笑着走开了。我问法师意见,法师说这种情况要推辞一下,看对方是否用心纯正,如果对方真是诚心供养,那么我们应当是成全的心。
我听到身后他们在说关于“素菜”的事,大略是见到我们真的只要了素菜,而生起了敬意。
少顷,第一个汉子又过来了,再次表示已给我们结账,这次说话就很客气了。我们表示了感谢,贤才法师摘下腕上的念珠结缘给他。他说:“我爷爷是李相陆……”看我俩没反应,又说,“你们可以查一查,和你们是很有关系的。”
故事到这里就清楚了,尽管这个名字我后来没有搜到,但显然这汉子祖上曾经和佛教有过很深的渊源,那么如今纵情酒肉的他,其实内心里还是对佛教怀有很深但同时也是很复杂的感情的。
现在回头来看他说的头一句话,实是在叹当代一些出家人道风不再了。还真让我说中了,他是关心出家人的行持的。
很高兴这晚让他重拾对出家人的敬意,愿能滋润他的心田。
隔天晚上,另有境界。
参加完一整天的软件会议,大家在餐厅聚餐。我俩和大家坐在一起,会方很细心地专门为我们安排了素菜。桌上人喝酒的,也让我们喝,甚至还倒了两小盅放在我们面前,我一看这阵势就起烦恼了,我的习气就是最不愿被人强迫,看看贤才法师泰然自若的样子,只好在心里把已经乍起来的毛再抚顺了,还好他们没再苦苦相逼。
不久大家就达成谅解和包容,气氛和谐起来。
这让我想起来去年听悟光法师做的日本考察报告,法师说如果你持戒不严,有些人表面上还是对你保留一点客气,但是内心里是瞧不起你的,只有行持严谨的出家人,才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亲身的经历,让我感到此言不虚。
之前一个对我们颇不在意的老先生,在看到我们真的不动酒肉的时候,态度也客气起来,一直起身给我们传递着素菜。
品着他传递过来的素菜,里面另有一番味道。
两天来的经历让我感到,很多人内心深处对佛教还是怀有一种情感的,那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累劫播种下的善根,出家人的负面形象,对这些善根就像是霜害,打过几次,就冰冷得缓不过来。
而正法道场的建立,如理行持的出家众形象的树立,则像春日里的阳光和雨露,慢慢在软化、暖化着一颗颗霜冻的心灵。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30/nEO_IMG_31.2.jpg
夜里十点多了,成都的街头依然熙来攘往,这个城市休息的很晚。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30/nEO_IMG_32.jpg
宾馆里的早餐供应,大部分是素餐,不用发愁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30/nEO_IMG_33.jpg
我的早餐
http://218.57.142.173/blog/2010/7/7.30/nEO_IMG_34.jpg
用餐前的贤才法师。这是此行到目前为止,十分难得的一顿安静又踏实的素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