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融危机下超短裙代表的人文关怀

(2009-01-13 16:57:32)
标签:

博洛尼

金融危机

文化

杂谈

分类: 商界·营销

  有一个关于女人和金融危机的经典理论:女人裙子的长短和经济的好坏成反比。例子不用举美国上世纪20年代、70年代的金融危机,那些太学术,看看身边就知道了。50年前女同胞们穿多长裙子,现在穿多长。中国强大了,中国女人的裙子短了。

 

  这个理论被很多经济学家验证过,如果从成本分析上来说,它是一个悖论:经济不好,应该用面料少的超短裙。它真正成立的原因被证明是一种人文关怀。经济差的时候男人的生活压力会加大很多,相应关注女人的时间会缩短很多。而不管经济好坏,被男人关注总是女人最在意的事。在女性群体察觉到男人们的注意力不是那么容易集中时,缩短裙子吸引丈夫、朋友、商业伙伴的做法,就合力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金融危机下超短裙代表的人文关怀 金融危机下超短裙代表的人文关怀

女人裙子下的金融危机,右边是Stella McCartney新年时装秀的款式

 

  金融危机下面什么行业会赚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有篇文章列举了七大赚钱行业,比如教育、出国留学、电子商务等。这些行业都从供需关系来分析的,没有错。那么按这种逻辑,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韩国,应该是公交车业、各种职业培训、廉价超市等赚钱的时候。

 

  实际上那个时代,韩国的电子游戏业异军突起,成为最暴利的行业之一,并一口气发展了十年。因为它填补了韩国青年和这个社会空虚的心灵。

 

  当时韩国失业率激增,大量青年赋闲之余的主要工作是宣泄对政府的不满。但对经济失去信心的青年人发现,只要买一个游戏盘,就可以打法大把无聊时间,还能在网上对战,不用再操心祖国的经济形势,因为一个优秀的游戏给了他们太多廉价快乐。政府顺手造势,大学开游戏专业,电视开游戏频道,再把那些职业游戏玩家捧成家喻户晓的明星(据说韩国的职业游戏和围棋、足球并称三大国技),一系列举动,不仅造就了金融危机下安抚民心、拉动内需的朝阳行业,还有十年间通过游戏对亚洲其它国家的文化侵略。

 

  拿家装来说,现在装修市场应该提什么。我觉得可以提情感关怀,提浪漫主义。有人说行业都已经寒冬,打折还打不过来,非要这时候文绉绉地喊浪漫,这不是找死么。

 

  去年年底的巴黎时装周,不乏把买衣服当投资的设计——保守、淡化个性、颜色中庸。因为买衣服的钱少了,买个能保值的衣服穿个两年,还是很经济的。但大趋势还是奢华。《时尚芭莎》杂志美国版总编贝利接受采访时说了句大实话:“历史上每当人们经历困难时期,时装总是会表现其奢华一面。每个人都想做梦。”时尚是造梦的行业,越是寒冬,越有一部分顶级大牌会坚持这种人文情感上的关怀。

 

金融危机下超短裙代表的人文关怀 金融危机下超短裙代表的人文关怀

左边是John Galliano的设计,右边是Christian Lacroix

 

  家装其实也是如此。当经济情况有变,行业需求不旺盛时,有装修需求的用户,本来就比正常时期要少不少。而在他们下定决心装新房时,面对的公司、家装,以及整个裹成,还是冰冷的一个过程,设计还是机械的拼凑,风格还是色彩的堆叠,这就是问题所在。越冷的冬天,越需要温暖的家,和浪漫的氛围。谁都知道装修是个能让人掉几层皮的事情,如果在应付金融危机身心疲惫,操劳过度时,还要在这个裹成中享受冰冷的硬度,谁也没有太多意愿消费,或干脆简单了事,让你无法获得更多附加利益。如果你能给予这个过程足够的人文关怀,让它生动起来,浪漫起来,就会抓住消费者的心。打折还打不过来,是因为很多企业,除了打折就没有别的招数了。

 

  本来打算结尾,但看到《金融时报》一篇文章,又是一个金融危机下人文、情感关怀制胜的好例子,当然这个例子未必值得提倡。文章题目叫《经济越低迷,男人越花心》,说得是伦敦最高级的婚外情网站,在金融危机中注册会员增加了300%。女性作者为了体验生活,也加入注册,一个月认识了247个银行家、律师。作者与朋友聊起为什么高级商务人士以出轨行为来应对经济衰退,她的朋友说:

 

  “经济衰退时,人们更渴望拥抱。”

 

  是人文关怀的好例子,但不值得提倡。想要拥抱,孩子和配偶都在家里。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九朝会——京城文化交流平台               营销生活

    戏曲界一个传奇的百年孤独                     家装企业“剩”者为王

    国人要学会看懂自己民族的高雅艺术             清华演讲感悟(四)走在造反路上的中国文化

    慢活,快活与忙活                             清华演讲感悟(三) 北京版图上消失的艺术伊甸园

    老外在北京的夜生活怎样更有情调               清华演讲感悟(二) 我的创业史是《奋斗》前传

    被“看”死的魏晋第一美男                     清华演讲感悟(一) 决定我企业生存的4本书

    中国艺妓为什么在清末堕落为娼                 金融危机前国人的两面性

    为什么古代文人写诗给妓女多过给老婆           财富榜诱导了一种病态心理

                                                 千万富翁是中国崇洋媚外的代表?

    时尚文化                                中国成为国际奢侈品避风港的意义

    德国中产阶级怎样生活

    市场让张艺谋无能,大众让艺术缺氧 

    中产阶级审美能力的流失 

    时尚更流行于女性的理由 

    清明追忆辞世时尚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