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教育育儿差生优秀生九牛二虎罗马 |
分类: 鲜花盛开的教育 |
应该让孩子始终不知道自己不如别人
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许多小学时成绩不如其他人的孩子他们中学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据我的观察,这些小学时成绩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中学后大部分成绩还是不如别人。你可以这么说:他们基础没打好呗。其实,也有少数小时候成绩差的孩子,中学时却发力上攻,很快就把成绩赶了上去,甚至有可能比别的孩子成绩更好。既然有这样的事实,就说明小时候成绩差,并不能成为中学后成绩差的绝对理由。但是,就大多数的情况看,小时候被评价为不如别人的孩子,中学后想超常成为优秀,是非常困难的。那些少数赶超优秀的孩子,肯定是遇到了非同一般的心智启发和引导,不然也肯定和别的孩子一样泯然众人。
我常常这样想,假如人之初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很优秀,或者总认为自己并不是不如别人,那么,这个孩子将来的自信肯定非同一般,而人生如果有自信,成功就会成为迟早的事。有许多教育者可能脑子转不过弯来,总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世事有多么艰难,这样他们才不会不知天高地厚,才会努力去奋斗。实际上,我们这样认为的最后结果,是使大多数孩子丧失自信,使他们认为人生目标往往是遥不可即的,既然那么高远,肯定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自己肯定不是那块料。因此,在人之初的阶段,他们考得不好,或者某项活动表现不佳,可能只有最初几次会感到不甘心,久而久之,他们他们渐渐形成低人一等的主体认识,,开始放弃。于是,无论老师或父母怎么九牛二虎了,都挽救不了这些孩子最终败下阵去的命运。请务必注意,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我们的老师或父母长辈们时时揪着孩子的过失不放、时时把孩子同其他最优秀的孩子相比较。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孩子物质待遇上去了,可幸福指数却大大降低。的确如此。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三好幼儿、红花幼儿的奖状投进父母的怀抱,他细小的心灵里会没有委屈吗?他不会潜意识地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吗?他的这种不幸福的感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的开始啊。等他上了小学,自信稍不如人,小学的老师们又继续着优差对比的工作,有的老师甚至还要调查摸底每个孩子在幼儿园时得奖的情况,这更是先入为主地把孩子分为“优生”和“差生”两个等级了,于是乎那些在幼儿园里表现有瑕疵的小朋友的不自信被一脉相承地进一步确立下来,他在小学时的不如人也就肯定无疑了啊。所以说,“差生”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这些愚笨的教育工作者制造的啊,我们却天天责怪这些孩子,骂他们不可救药。
也许有人会说,竞争是必要的啊,而竞争需要比较。对这话,我们要一分为二。人之初的比较不是要把某项技能逊色的孩子比下去以显示该项技能出色的孩子的优秀,而是要把技能差的孩子的上进心比出来,让他充满信心地去追赶优秀。可是,我们现在的许多老师和父母,对那些没拿到奖的孩子,总是有点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样子。这是很不可取的。当然,我们的奖励制度可能也有相当大的问题。比如吝啬问题,奖励名额太少,不利于激励大多数;比如不科学问题,奖项设置太少,有的孩子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那方面却很好,可那方面恰好没设奖;再就是因为功利,因为上级考核,很多老师都过于重视优秀生,平时只盯着那几个优秀生,这就不自觉地冷落和打击了其他孩子。
其实,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个人立身于世是可以有千万种姿式的,每一种姿式都可以很美。维纳斯断了臂,大家却认为更美了,孩子有一些缺点和毛病,我们凭什么就看不起他呢?假如罗马是人生的终点站,通往罗马的道路一定有千万条。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对孩子表现的一时不佳恨之入骨,就不会因为某孩子几次评比的略逊一筹大伤脑筋,就不会因为孩子在人之初时的优劣差异耿耿于怀,也就不会让自己在育人工作中身心疲惫而收效甚微,并且对一些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我们要始终牢记,只要让孩子在人之初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要做到这样就是要让其在某一任意方面保有足够的自信),孩子的明天就一定会升起灿烂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