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11列勤奋读书的典范——《三字经》昔仲尼

(2009-03-23 13:43:08)
标签:

三字经

分类: 读书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2、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勉。

3、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4、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5、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6、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7、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8、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9、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10、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11、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1、从前圣人孔子曾以七岁的孩子项橐当作老师来请教。这些古代的圣贤之人,尚且如此勤学好问,那么我们普通人就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才好。——勤学而不耻下问

    2、宋朝的中书令赵普一生研读《论语》这本书。在他任宰相之职后,不仅继续学习而且十分勤奋。——勤奋而持之以恒

    3、汉代的路温舒少年时用蒲草编成席子把借来的《尚书》抄在上面加以学习;公孙弘少年时削竹片抄录《春秋》来诵读。他们无钱买书,却能勤奋自勉刻苦学习。——勤奋而自勉刻苦

    4、晋代的孙敬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将头发用绳子吊在屋梁上;战国人苏秦读书困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已的大腿来提神。他们都没有老师来督促,却能自觉地勤学苦练。——勤学而自觉苦练

    5、像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捉萤火虫儿装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像晋朝的孙康没有灯就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的家境虽然贫寒,但他们从不停止学习。——家贫而勤学不止

    6、像汉代的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像隋代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的身体虽然很劳累,但他们还能做到发奋苦读。——劳苦而发奋苦读

    7、宋朝的苏询号老泉,他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后来成为有名的文学家。他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尚且悔恨年幼时不知读书学习,因而奋发补救;你们这此小孩子,应当趁早努力读书,用心思考问题。——后奋发读书补救

    8、宋人梁灏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在朝廷的进士考试中,战胜了所有的考试者,夺取了状元。他夺取状元后,众人都称赞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奇事。你们这些小孩子,应当从小立定志向,因为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

    9、北齐祖莹八岁时就能咏诗成章,唐李泌七岁时就能按皇帝的要求当场吟出写棋的诗句。他们如此聪颖,人们都称奇、欣羡。你们这些年幼的学生,应当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用心读书,发奋向上。——从小努力才能聪颖

    10、汉代的蔡文姬博学多才,通音律。晋代女子谢道韫,幼时曾吟出描绘大雪的绝妙诗句。她们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聪慧,你们作为男子汉,更应当以她们为榜样警醒自己。——女儿自强何况男子汉

    11、唐代的刘晏刚七岁时,就因能吟诗作文受到皇帝称赞,被推举为神童,并被授予翰林院正字的官职。他虽然年幼小,但已身居官位,你们这些年幼的学生,只要勤勉学习也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勤勉学习幼小学有所成

    有所作为的人,也都是像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古人一样。

 

 

从《孙子兵法》到《三字经》看“将源兵魂”

《三字经》廿二史

读《三字经》随想(二)

《三字经》明太祖

《三字经》至元兴

《三字经》炎宋兴

《三字经》唐高祖

《三字经》魏蜀吴

《三字经》高祖兴

《三字经》嬴秦氏

读《三字经》随想

《三字经》夏有禹

《三字经》自羲农

《三字经》经子通

《三字经》五子者

《三字经》经既明

《三字经》三传者

《三字经》诗既亡

《三字经》曰国风

《三字经》我周公

《三字经》有典谟

《三字经》有连山

《三字经》孝经通

《三字经》作大学

《三字经》作中庸

《三字经》孟子者

《三字经》论语者

《三字经》为学者

《三字经》凡训蒙

《三字经》父子恩

《三字经》高曾祖

《三字经》匏土革

《三字经》曰喜怒

《三字经》马牛羊

《三字经》稻粱菽

《三字经》曰仁义

《三字经》曰水火

《三字经》曰南北

《三字经》曰春夏

《三字经》三纲者

《三字经》三才者

《三字经》一而百

《三字经》首孝悌

《三字经》融四岁

《三字经》香九龄

《三字经》为人子

《三字经》玉不琢

《三字经》子不学

《三字经》养不教

《三字经》窦燕山

《三字经》之昔孟母

《三字经》之苟不教

《三字经》之人之初

读《三字经》前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