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作中庸

(2009-03-17 15:04:00)
标签:

三字经

文化

分类: 读书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著述《中庸》这篇文章的,是孔子的孙子孔伋。“中庸”的意思是待人接物处理事物要至公至平、至真至正、无太过、无不及。

    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授于孟子。《中庸》一篇,共三十三篇,总计3568字。

    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中庸》还阐述了学习程序,并强调“择善而固执之”的勤奋不懈精神。它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必有的过程。它又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为学程序与顽强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三字经》曰国风

《三字经》我周公

《三字经》有典谟

《三字经》有连山

《三字经》孝经通

《三字经》作大学

《三字经》作中庸

《三字经》孟子者

《三字经》论语者

《三字经》为学者

《三字经》凡训蒙

《三字经》父子恩

《三字经》高曾祖

《三字经》匏土革

《三字经》曰喜怒

《三字经》马牛羊

《三字经》稻粱菽

《三字经》曰仁义

《三字经》曰水火

《三字经》曰南北

《三字经》曰春夏

《三字经》三纲者

《三字经》三才者

《三字经》一而百

《三字经》首孝悌

《三字经》融四岁

《三字经》香九龄

《三字经》为人子

《三字经》玉不琢

《三字经》子不学

《三字经》养不教

《三字经》窦燕山

《三字经》之昔孟母

《三字经》之苟不教

《三字经》之人之初

读《三字经》前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