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夏有禹

(2009-03-19 14:55:18)
标签:

三字经

文化

分类: 读书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夏朝的开国君主叫禹,商朝的开国君主叫汤,周朝的开国君主称周武王。他们三人号称“三王”。

 从夏禹王开始将帝位不传给贤人而传给儿子,使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夏朝延续了四百年,在桀王时灭亡。   

 汤王讨伐夏桀王而推翻了夏朝,建立新国号称商,前后延续六百年,到纣王时灭亡。

 周武王杀掉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享国共八百余年,是所有王朝中最长久的朝代。

 周朝自从周平王把都城从西北的镐京东迁洛阳之后,朝廷纲纪不修,各诸侯国不听周王命令互相发动战争,说客们用各种主张到处游说而受到欢迎。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代先后有五个强大的霸主,称霸诸侯号令天下;战国时代则出现了七大强国争雄的局面。

 自夏至东周战国,可为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时代上限为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下限为公元前476年(东周及春秋结束),历夏、商、周三代。     

 (一)夏(约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历时约六百年)   

 禹取得统治地位之后,再没有传位于天下贤人,而是传位给自已的儿子启。启立国号名夏。夏上下共历17位国君。至帝履癸即夏桀而亡,被汤取而代之。     

 (二)商(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历时约五百多年)   

 夏末,桀残暴,激起天下民怨,汤起兵伐桀取而代之,立国号为汤。汤先后共历31位国君。至帝辛即纣而亡,由周代之。     

 (三)周   

 汤末,纣亦暴虐,姬昌起兵讨之,并由其子姬发打败纣,而立国号为周。姬发自号武王,而追赠其父姬昌为文王。自此以后的统治者方才使用“王”的称号。    

 周自武王立国,前无确切历史年代,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天下七国而建大秦,前后约历八百余年,共历38王。分为东周西周两个阶段,其中东周后期又称之为春秋时代,西周又称之为战国时代,已进入封建社会前期。整个周代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社会历史形态。又因为国都迁徒分为东周和西周两个阶段。   

 西周

 西周自武王发至幽王宫渥,共历13王,时间是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因都城在峡西“西歧”,故名之为西周。

 西周第十代君王周厉王姬胡之后,实行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的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东周(春秋)   

 周代第14代君王平王宜臼东迁都城至河南洛阳,故称之为东周。东周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赧王姬延59年),共历514年25王(春秋14王,战国11王)。   

 东周自平王起至敬王止,这14王期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共294年)史称春秋时代。这一段周王室对各诸候国还有一定的约束力。国之王还握有一定王权。   

 东周(战国)   

 自周文王姬仁至赧王姬延(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共历219年11王,是为战国时代。此时,诸候混战,周王室已失去了实际控制力,王位只是一个象征。尤其是公元前256年之后,天下无主,群雄混争,到公无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建国,号秦,方才结束这混乱局面。   

 历史上,将公元前256年至前221年,这35年的无主时代算在战国一体,而实际上周与秦之间,这35年是不相连的。   

 战国时代,中国历史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但为了保持叙述的完整性,将战国所属的东周后期一并列入周代。 

 

 

《三字经》自羲农

《三字经》经子通

《三字经》五子者

《三字经》经既明

《三字经》三传者

《三字经》诗既亡

《三字经》曰国风

《三字经》我周公

《三字经》有典谟

《三字经》有连山

《三字经》孝经通

《三字经》作大学

《三字经》作中庸

《三字经》孟子者

《三字经》论语者

《三字经》为学者

《三字经》凡训蒙

《三字经》父子恩

《三字经》高曾祖

《三字经》匏土革

《三字经》曰喜怒

《三字经》马牛羊

《三字经》稻粱菽

《三字经》曰仁义

《三字经》曰水火

《三字经》曰南北

《三字经》曰春夏

《三字经》三纲者

《三字经》三才者

《三字经》一而百

《三字经》首孝悌

《三字经》融四岁

《三字经》香九龄

《三字经》为人子

《三字经》玉不琢

《三字经》子不学

《三字经》养不教

《三字经》窦燕山

《三字经》之昔孟母

《三字经》之苟不教

《三字经》之人之初

读《三字经》前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