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展示稿19)——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文化杂谈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少木森《读出的禅意——中国当代禅意诗选读》(展示稿19)——
郑敏:能使你恍然大悟
郑敏深研哲学,嗜读里尔克的诗。她的诗“有哲味,也有里尔克风”,“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
在诗歌手法上,郑敏是将西方存在主义、玄学和中国老庄、禅宗结合在一起了,因此,她对诗歌创作中的“悟性、境界、意象”等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希望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在诗的文字方面能够洗去那种种别人或传统的调、色、声所遗留下的色迹,让每首诗有它自己所需要的颜色和光线。”
有人这样评述:“不在之在”是郑敏20世纪80年代后期思考的一个主要哲学命题。通过写“不在之在”,即写“深埋在无意识中的人生记忆和过去的时光”,实现一种对“无意识”的感受和思索,赋予诗歌以激情和全新的感受,使诗人思维更敏锐地切入“此在生活”,启迪或观照“此在生活”。她以优雅的诗意告诉你:此在生活中,“充满人们听不到的音乐”,“捉住它,它能使你恍然大悟”。
郑敏诗歌中的对“不在之在”的描绘,其实不只体现在她后期的作品中,她的早期作品中也体现着这一特色与品质。
郑敏的诗,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禅意。(少木森)
附:郑敏的诗(五首)
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著有《诗集:1942--1947》《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等。
狭长的西窗
当我偶然回头
狭长的西窗令我惊讶
修长的少女
带来今天的黄昏
蓝、紫、青、粉、红、黄
再一回头
都去了,只剩下土橙色
拖着黑绒的裙边
山的腰这样柔软
少女已经入睡
只剩下微光,橙黄色
从她侧卧的身后射出
梦已开始——以后
只有山和她知道,
对窗内人
一个秘密。
童
只有浓雾
从深渊升起
有熟悉的面孔
笑的、哭的、愁苦的、欢乐的
记忆伸出它的长臂
捕捉
雾在改变形态
面孔在凹凸镜中变形
一个声音在深谷中说道:
捉住它,它能使你恍然大悟
但还是朦胧的好
童年是一只无言的黑天鹅
在秋天的湖里浮飘
然后起飞,忽扇着翅膀
永远不会回来
你又失去一次机会
认识自己。
心中的声音
在这仲夏夜晚
心中的声音
好像那忽然飘来的白鹤
用它的翅膀从沉睡中
扇来浓郁的白玉簪芳香
呼唤着记忆中的名字
划出神秘的符号
它在我的天空翻飞,盘旋
留连,迟迟不肯离去
浓郁又洁白,从远古时代
转化成白鹤,占领了我的天空
我无法理解它的符号,无法理解
它为什么活得这么长,这么美
这么洁白,它藐视死亡
有一天会变成夜空的星星
也还是充满人们听不到的音乐
疯狂地旋转,向我飞来
你,我心中的声音在呼唤
永恒的宇宙,无际的黑暗深处
储藏着你的、我的、我们的声音
白苍兰
在你的幽香里闭锁着像蜂鸣的
我对于初春的记忆
那是造物的赐予,但哪里会有一种沉醉
被允许在这有朽的肉体里不朽长存?
在你的苍白里储存着更苍白的
是我的年青的颤栗,
那是造物的赐予,但哪里会有一首歌
被允许永远颤动在这终于要死于哑静的弦上?
当地上幽怨的绿草和我的揉合了
蓝天和苍鹰的遐想都没入冬天的寂寥
呵,突然,不知是你,还是神的意旨
让我宁静的心再一次为它燃烧,哭泣。
池
吹散了又围集过来;
推开了又飘浮过来;
流散了又围集过来;
这些浮萍,这些忧愁
这些疑难,在人类的心头。
女孩子蹲在杵石上要想
洗去旧衣上的垢污
理想的人们在会议的桌上
要洗净人性里的垢污
落粉的白墙围绕着没落的人家
没落的人家环绕着旧日的池塘
一块儿在朦胧里感觉着
破晓的就要来临;
一两个人来汲取清凉的水
就引起一纹一纹的破碎
(旧日的破碎!)
它愿意不断地给与,给与
伴同着轻微的同情和抚慰
当白昼里,
火车长鸣一声驰过
从旧日里多少畏怯的眼光
一齐向着远方迷惘地瞩望。